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
此项开通VIP专属功能,开通VIP后才可使用!
----------------- 开通后可解锁25+专属功能 -----------------
AI填报
招生要点解析
智能选科
分数线
更多功能
此功能需要购买一对一填报服务后,方可使用!

----------------- 开通后可解锁29+专属功能 -----------------
AI填报
招生要点解析
智能选科
分数线
更多功能

高职院校的专业和本科教育的专业是否一样?报考专业时应关注哪些重要环节?

我国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的专业有所不同,两者最大区别在于专业划分的原则不一样。一般来说,本科专业是学科型的,讲究的是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划分原则是以职业性和职业岗位群为主,以学科型为辅。

报考高职院校的考生在挑选专业时,应注意研究不同专业的设置依据。在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以下几种主要的专业设置模式:

第一,根据学校条件设置专业。这种情况较多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办高职教育的时候,为了快速起步,迅速扩大规模,一些学校根据当时自身师资状况、实验条件等决定所设置的专业,其专业名称往往和本科院校一样,课程也是本科课程的“压缩饼干”这种专业设置较少考虑市场的需求,带有较强的封闭性,容易脱离社会的实际需要。

第二,根据生源需求设置专业。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高职开始扩招,当时正值信息爆炸、经济全球化的热潮,考生竟相报考经济、计算机等热门专业,各校根据这一生源情况,纷纷设置此类专业,不少教师改行成为热门专业的教师。为吸引考生,学校起的专业名称五花八门,相同内涵的专业被冠以各种不同的专业名称。这种专业设置方法侧重满足生源市场的需求,较少考虑人才市场的需要,表现出对经济建设发展关注不够,难以解决热门专业“热”的短期性和教育的长期性之间的矛盾,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追风”性。

第三,根据本地区经济结构设置专业。2001年教育部颁布文件,要求普通高等院校加强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使之与本地区经济结构相适应。有些高职院校调整专业后,满足了本地区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但在体现人才流动和对人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关注还是不够。

第四,依托行业企业进行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这种情况提高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实用型技术与管理人才。但目前在我国能长期参与办学的大型企业十分有限,难以满足大量高职专业设置的需要。

第五,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让高职教育始终面对就业市场和生源市场,既满足了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也就是就业市场的需要,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的自身生存发展的需求。现在许多高职院校都有一些“定单培养”的专业,就是“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的一种典型形式。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和签订的协议,培养适销对路、符合用人单位规格的人才。这种模式使学生在入校时就明确了发展的方向,解决了就业去向问题。

考生或家长在选择专业时,要尽量考查所填报的专业属于上述哪一种模式。后三种模式都是与市场结合较为紧密的。其中“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是目前最典型、最适合我国高职专业设置改革的一种模式,也最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