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数量大、层次多,而且专业名称比较复杂。一些高职院校的确存在专业设置不规范、专业名称混乱的现象,仅北京市秘书类的专业就有20多个相类似的名称,比如公关文秘、司法文秘、计算机管理、计算机秘书、文化管理秘书、办公室秘书等等;有些学校在招生的时候、赋予专业代码的时候都不一样,给考生选择学校和专业带来困难。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情况应运而生,这也是高职教育从规模发展到质量发展、从外延发展到内涵发展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那么怎样针对这种情况选择理想学校及专业呢?
一是全面了解有关高职高专招生的情况和信息做到认识清楚、心中有数,避免云里雾里的状况。尤其要详细了解拟报考院校的专业设置情况及其特色、优势专业有哪些,并对开设同一专业的不同院校进行对比、研究和分析。
目前我国高职(专科)院校有1300多所,办学质量参差不齐。当然也不乏一些优秀的高职(专科)院校,成为地区或领域的骨干院校,可从学校每年录取分数居高的侧面反映出其热门程度。前不久,教育部已经提出先抓100所龙头高职(专科)院校做出示范,然后逐步推广。考生不妨多了解一下院校的办学整体情况,并依据自己的实力去选择院校。同时,高职(专科)院校的收费标准有所不同。从近几年的情况看,公办高职(专科)院校的学费在3500元至5000元左右的居多,而软件设计、航空服务、艺术类专业或中外办学专业的学费甚至达到1万多。另外,民办高职(专科)院校的学费相对还要高一些。所以,考生还是要了解相关信息,做到量"财"而行。
二是全面了解专业分类情况,结合自己的职业倾向选专业。《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以职业岗位群或行业为主、兼顾学科分类的原则进行划分,分设农林牧渔,交通运输,生化与药品,资源开发与测绘,材料与能源,土建,水利,制造电子信息,环保、气象与安全,轻纺食品,财经,医药卫生,旅游,公共事业,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传媒,公安,法律19个大类,下设78个二级类,共532种专业。记得有一点,高职(专科)院校在专业方向设置上分得很细,比如文秘专业就有法律文秘、涉外文秘、涉外商务秘书、公关礼仪、文秘与办公自动化等专业方向,可谓百花齐放。另外,为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管理类专业暂分别归属于不同的专业大类中。按照这种专业的划分方法,考生可先考虑自己将来想就业的行业类型,再在行业类型中选择专业,从大到小、由面到点,逐步缩小。如自己今后是想在食品行业还是在医药行业发展、是想在旅游业还是在教育业谋职等,选好行业后再根据将来想从事的职业来挑选专业,思路要好些。
三是准确了解和把握拟报专业的内涵、培养目标岗位特点、课程开设、就业形势及毕业去向等,一般应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就业情况。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市场为导向的,通常以职业、岗位为背景开设专业。学习这个专业后的就业岗位有哪些,就业前景如何,这是首先要考虑清楚的一个问题。
(2)个人的兴趣和能力。高职(专科)院校开设的专业多为应用型,讲求一定的技能性。也就是说,很多专业要求动手能力强,如会计电算化、机电设备与维修、汽车检测与维修;有些专业要求记忆的内容多,如商务英语、旅游管理、商务文秘等。所以考生在选择专业之前,要先弄清楚自己是喜欢用脑、记忆力好的类型,还是属于喜欢操作、动手能力强的类型;然后了解专业特点,以此选择与自己特长相吻合的专业。
(3)自己的实力及考试情况。不同的专业录取分数不同,热门专业报考的人数多、竞争大,录取分数要高些,冷门专业的录取分数相对就低些。
(4)将来就业所在地的经济结构、人才需求状况:
一般来讲,只要从以上三方面人手,进行综合分析、科学判断,做到居高临下、游刃有余,就能挑选出适合自己报考的理想学校和专业。至于具体哪个专业好哪个不好,这是很难回答的一个问题,但又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因为既有成绩这个基本因素,也涉及个人兴趣、爱好问题,但是有个共性问题就是就业,这一点对高职高专来说,恐怕比读本科院校更为重要。因此,建议考生和家长认真阅读本书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