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强基计划"?
2020年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自 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强基计划"深入总结了 高校自主招生和上海等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经验,是继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以来,高校人才选拔培养迎来的又一重大变革,集中体现了新高考的改革方向.
2."强基计划"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强基计划"指向创新型国家建设,将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上升到国家战略需要的高度,其核心是培养对基础学科真正有兴趣、具备创新能力的储备人才.值得注意的是,"强基计划"不 是学生升学的跳板,更不是名校捷径."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具有明显的基础性,甚至是"冷门",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学业负担较重,培养周期较长,一旦录取在大学期间原则上无法转专业,限制性比较明显.
考生在报考"强基计划"时,需要审慎思考目标院校和专业是否契合未来职业发展,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不能简单将其视为"多一条路,多一种选择".建议考生在报考"强基计 划"之前,尽可能多收集数据,做好自我评估,深入剖析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科特长、个性能 力、理想职业和报考动机,多渠道了解目标院校"强基"专业的学科实力、培养方向、招生情 况,选择更契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
3."强基计划"招生专业范围有哪些?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要突出基础学科 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基础医学、育种及历史、哲学、古文 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 "强基计划"招专业.
4.哪些学校有"强基计划"?
2022年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名单: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 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 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 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
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 技大学,共计39所.
5."强基计划"如何招生?
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多维度考核评价考生的招生模式.高校根据有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制定"强基计划"的招生和培养方案.符合高校报考条件的考生可在高考前申 请参加"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 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将考生高考 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 例不得低于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有关高校要认真研究制
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在招生简章中提前向社会公布.
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破格录取的办法、标准,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后,由高校组织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对考生进行严格考核,达到录取标准的,经高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报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核准后予以破格录取.破格录取考生的高考成绩原则上不得低于各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应单独划定相应分数线).
6."强基计划"的培养模式有哪些?
①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的高校,要加强对人才培养的统筹.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可单独编班,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实 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
②畅通成长发展通道,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
③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本科阶段培养要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硕博阶段既可在本学科深造,也可探索学科交叉培养.
④推进科教协同育人,鼓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集成攻关大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等吸纳这些学生参与项目研究,探索建立结合重大科研任务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强化质量保障机制,建立科学化、多阶段的动态进出机制,对进入强基计划的学生进行综合考查、科学分流.
⑤建立在校生、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和人才成长数据库,根据质量监测和反馈信息不断完善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持续改进招生和培养工作.
⑥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积极为关键领域输送高素质后备人才.教育部将加强对"强基计划"的政策支持.
7."强基计划"的招生过程是怎样的?
高校"强基计划"招生工作全程接受各高校校纪委监督,并建立申诉途径和举报机制.严格按照国家教育考试有关要求组织实施.笔试、面试安排在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进行,试题按机密级事项管理.面试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过程全程录音录像.
各高校应完善信息公开公示,落实教育部、省级、校级三级信息公开制度,合理设置公开范围,规范公开内容,主动接受监督.
严肃查处违规行为,对于违规违纪行为,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对于因疏于管理,造成考场秩序混乱、大规模舞弊、招生严重违规的高校,取消其"强基计划"招生资格,对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追责问责.
8."强基计划"的报考流程是什么?
"强基计划"报考流程:
3月底前,高校公布招生简章.
4月,考生网上报名.
6月,考生参加统一高考.
6月25日前,各省(区、市)提供高考成绩.
6月26日前,高校确定参加考核的考生名单.
7月4日前,高校组织考核.
7月5日前,高校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等折合成综合成 绩,择优录取.
9.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填报"强基计划"?
考生到底该不该、要不要报考"强基计划"?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强基计划"?选择哪所高校的"强基计划"?报考哪个专业?静下心来,回答好以下这10个问题,便能找到答案! 请用"是"或"否"回答以下问题:
①你是否是一位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的爱国青年?
有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远大志向,有肩负起时代重任的坚定信念,有成为关键领域学者、专家或领军人物的强烈愿望.
②你是否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领域有大致设想?
有进入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打算.
③你是否在高中阶段对某些特定科目有强烈兴趣或一定天赋?
特别是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基础学科方向上,呈现出拔尖素质、突出才能和过人特质.
④你是否对未知保持着盎然的好奇心和探求动力?
"强基计划"需要学生在做好基础学习的前提下,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乐于投身科学前沿领域.
⑤你是否准备好了面对填报志愿阶段的纠结与困境?
届时需要面对志愿批次、学校、专业选择的难题,还要决定是否参加"强基计划"校考,奔赴异地去争取1/6的机会.
⑥你是否愿意在同一所大学接受8年左右的培养,认同其历史传统、文化底蕴与独特气质?
"强基计划"大概率要求在所报考学校完成本科、硕士、博士学业,期间也有海外联合培养等机会.
⑦你是否接受强基计划一般不允许主动转专业?
"强基计划"并不是进入名校其他专业的跳板,想先进入高校后再转专业的愿望基本落空.
⑧你是否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坚定的学习态度和较强的抗压能力?
遇到学习、科研方面的困难和挑战时,能够积极调整心态、理性思考问题、乐观面对挫折.
⑨你是否认同强基计划严格的淘汰机制?
在"强基计划"特定维度的考核中,与其他同学相比处于劣势或达不到继续培养要求,能接 受退出"强基计划"的结果,并顺利完成普通专业的学习.
⑩你是否愿意未来长期在祖国需要的领域奉献青春和热血?
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把自己的理想和人生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为民造福.
在以上10个问题中,若答案全部为"是",那么强烈建议你报考"强基计划";若答案为8~9个"是",那么建议你慎重考虑,进一步了解"强基计划"的设立初衷与自身兴趣;若答案为8个"是"以下,那么建议你安心准备高考,选择其他批次、其他类型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