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择专业时,有的学生喜欢那些听起来响亮、洋气的专业。 比如,有些专业加个“国际”“智能”“管理”的名头,听起来很 高大上,似乎代表着学这些专业的人是稀缺人才。
好名字确实能够自带流量,因此有些专业成了热门专业,而 那些平常的或者听起来比较陌生的专业就变成了冷门专业。
但是,专业冷门不等于就业冷门,专业热门不等于就业热门。
很多听起来像冷门专业的学生到了就业时并不难找工作,而 很多热门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可能会遇到困难。所选专业和就业 之间存在四年时间差,四年下来,相关专业的人才市场可能已经 饱和了。有些专业在学生入学时还“热乎乎”的,在学生毕业的 时候就“凉飕飕”了。
对于专业好不好就业,专业热门度还真排不上影响因素的前 三名。
首先,不同城市大学的区位优势是决定就业去向的首要因素。
如果你的学校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或者在长三角、 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区域,并且学校在当地就业市场的口碑不错, 那么无论你学什么专业,都相对容易在当地找到好工作。
占据好区位的学校学生,在大学的时候有很多当地实习机会, 容易得到锻炼,也容易留在本地就业。久而久之,这些学校就会树立好的口碑,很多知名企业会对“哪个学校的学生优秀”有自 己的印象,每年会定向去这些学校招聘。
某211大学有一个著名的“2+2”国际交流项目,参加项目的 同学可以选择美国的两所大学 在相对偏僻地区(印第安纳州) 的名校P和在发达地区(迈阿密)的相对不知名学校F 之一去 研修。猜猜同学们会怎么选择?
一位参加过这个项目的同学说:“单从名字来看,学校F名不 见经传,而且听起来很山寨,我们想在综合排名榜上把它找出来 都很费劲。可当时,在我们那一批出国留学的同学里,去那里的 同学在数量上可是占了压倒性多数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位同学解释说:“与学习并重的是工作和 生活。除了学习,我也希望能实地见识一下当地的风情并参加社 会实践。区位选择对了,我才能得到这些东西。作为一个举世闻 名的旅游城市,迈阿密既是诸多豪华邮轮公司的母港,也是旅游 资源和人文资源极其丰富的宝地,赌场、夜店和酒店在这里都发 展得极其繁盛,每年招待全世界来的游客众多……反正机会超多, 实习、见识的机会自然也多。”
其次,相比你学的是什么专业,企业更关注你真正学到了 什么。
你可能学了一个“热门专业”,比如机械自动化,这个专业确 实很不错,也不缺好单位招人。但是,如果你学得不扎实,根本 不能做事,很多单位就不会录用你。
你可能学了一个“冷门专业”,比如哲学,这个专业听起来就不好就业。但是,如果你认真扎进去学,培养了自己的思辨能力、 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那么几年下来,你的信息归纳整理能力、 PPT 制作能力、演讲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些都是用人单位所 青睐的)都会得到锻炼,你反而有机会在很多企业的管培生培养 计划中冒尖。
很多学英语的同学特别有危机感,觉得自己读了一个“不是 专业的专业”——英语大家都会,自己多学了四年,也就比别人 好一点儿而已,根本就不算拥有安身立命的本领。
正是这种危机意识,让很多英语专业的同学在大学期间非常 努力。除了学好课程,他们还很注重参加社会实践和对外交流。 毕业时,他们有非常漂亮的履历;面试时,他们落落大方、侃侃 而谈,用人单位都喜欢。
最后,真实的市场需求变化也会影响就业。
有些专业并不那么为大众所知,但它们的就业需求一直相当 稳定。比如,北京大学每年的古生物系只招一个学生,但这个学 生走学术研究的职业路径是非常稳定的,他不用为就业而发愁。
同样是学外语,一些应用广泛的语言,比如4.8亿人的母语西 班牙语,以及使用范围仅次于英语的联合国官方语言法语,每年 都招生。但是,类似阿拉伯语、立陶宛语、波斯语这样的小语种, 则有可能是两年或者四年才招生一次,这些超级冷门的专业的学 生也不用担心就业- 外交部、央企海外机构、跨国公司中国办 事处及外贸进出口公司都在热烈地向他们招手。
冷门专业现在看是冷门,但在未来社会可能成为热门。所以,专业不必看一时冷热,只要进了大学,你就要为一生职业做知识 储备。
不管你读的是热门专业,还是冷门专业,记住乔布斯说的一 句 话 “Stay Hungry,Stay Foolish”(求知若饥,虚心若愚),不要松 懈,在大学阶段要尽可能全面发展自己。这样,不管毕业时你的 专业是冷还是热,你都肚里有货,心中不慌。童话大王郑渊洁有 句话说得好:“铁饭碗的真实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 是一辈子到哪里都有饭吃。”
读大学,要争取把自己读成去哪个行业就业都能有饭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