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一场激烈的选拔比赛,考生是赛场上的参赛选手,家长和老师是场外观众。在考试期间,家长对于考生可以说是关心备至,从日常的生活、饮食到学习方式等,这种关心本来是无可非议的、能让人理解的,毕竟高考是考生人生的一个转折点,高考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未来前途的发展。但过度的关心有时会适得其反,在此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忠告:
帮助考生克服紧张心理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有一种平常的生活状态,心理承受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受到过多过分关心,会产生更大的压力,结果适得其反。因此,家长不要过多地干涉考生的行为,要适可而止,要让考生放松心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复习和休息时间。
考生面对各种压力和繁重的功课,情绪和心理会出现情绪波动,这是正常现象,要及时开导和鼓励考生,树立信心,战胜困难。
不要逼孩子早睡
在高考前几天为了养精蓄锐,可以适当地提前入睡,但睡眠习惯不易在短期内改变,考生适当提前就寝,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但是不要过分强调早睡,更不要随便打乱作息时间。
典型案例
小张平时复习到晚上11 点左右睡觉考试前几天,家人为了让考生早些睡觉,每晚9点30分就“强制”他放下书本,关灯睡觉。因为生物钟在短短几天内难以改变小张不但没有睡着觉,反而几次差点失眠。
不要盲目相互比较
借鉴别人是没错的,家长无非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取得好成绩,进人名牌高校,但在选择学习方法上要适合自己,同样的学习方法,对有的考生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有的考生却不适应。
典型案例
一位考生在班上的成绩处于中上等家长用心良苦,在考前总是爱将他与其他考生相比较,向成绩好的考生探讨一些学习方法,一旦发现别的考生学习方法与自己家的考生不同,就盲目地强迫其改变学习方式,结果方法没有学会,成绩反而下降了。
慎重对待“住高考房”
由于部分考生离考场路程远,父母为了让他少走点路,多一点时间休息和学习就在学校附近的宾馆租了一间房,住宾馆无可非议,但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孩子往往需要一段适应时间,一旦适应不好,就会适得其反。如有的考生在新环境下会失眠,有的考生过于兴奋,等等。
考前对子女关心要适度
高考前作为家长来说,不能为了帮助考生减轻其他方面的负担,又在考生的精神方面加上一个沉重的“包袱”,这全在一念之间,考生的心理压力一部分来自家长,因而父母在孩子高考过程中同样需要调整好心态,以平常的心态对考生,让他们没有过大的心理压力,从容不迫地应对高考。父母有时站在考生的角度上思考一下,或许会更好。
注意考期天气变化
高考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即将进入汛期,建议家长和考生及时准备防雨工具。另外,家长要及时提醒考生增减衣物,以免中暑或被雨淋着凉。
做好应试准备工作
准备好考试中所用的交通工具,帮助考生对准手表,上足发条,电子表要及时更换电池,保证考生考试的时间安排。如果考生骑自行车到考场,家长要提前给自行车胎打足气,并进行保养。如坐车去考场要为考生准备好乘公共汽车或出租车所需要的零钱,晕车的,可备些药物。如果需要食宿,提前选择合适的食宿地点,并妥善安排考试期间的饮食和生活。
家长要到考场“踩点”
开考前几天,家长最好到考场“踩点”,估量路上用时,看看路况交通、考场周边环境等。哪些工地在开工,公交路线可能会有所改变,家长最好乘交通工具去一趟考点,计算送考生进考场所用的时间,避开过于拥堵的交通路线,或改乘地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