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
此项开通VIP专属功能,开通VIP后才可使用!
----------------- 开通后可解锁25+专属功能 -----------------
AI填报
招生要点解析
智能选科
分数线
更多功能
此功能需要购买一对一填报服务后,方可使用!

----------------- 开通后可解锁29+专属功能 -----------------
AI填报
招生要点解析
智能选科
分数线
更多功能

大学一年要读多少本书?如何选到适合自己的书?

         都说大学生要多读书,一年要读多少本才够?

         大部分写给大学生的励志书,都说要多读书。 


为什么这些书都提倡大学生多读书呢?

首先,图书的含金量比网络信息的要高。

图书出版有严格的流程,每本书都要经历“三审三校”,编辑 要对常识性的错误进行校准,也会全面检查错别字和病句,因此 正规出版的图书,其内容比网上的文章要靠谱得多。

其次,读书能帮一个人快速打开视野和格局。

和旅行、访谈、实践相比,读书是一种让你打开视野和了解 世界的低成本方式;和看视频相比,读书是一种让你更深入思考 的方式,更何况图书仍然是最重要的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资料。

我们很有可能无意中读了一本好书,对人生有了不同的想象、 期待及规划。

2019年,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六次全国国 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 为每年每人4.67本,和2017年的数据差不多。数据显示,中国成 年人绝大部分其实不爱读书。

我最近几年创业,特别忙,但每年还是要阅读40本左右的新 书;大头敏大学时每年阅读100本左右图书,工作后每年阅读50 本左右。我们基本上都能保持每周读一本书的状态。



有人问:你们哪里有那么多时间读那么多书?

对于不爱读书的人,你可以把这个问题换成“你们哪里有那 么多时间打游戏、打麻将、谈恋爱、逛淘宝、做头发?”。

你对喜欢的事情自然会付出更多的时间。

如果你早早培养了阅读的习惯,那么读书便是你生活中的一 部分,你不需要刻意去安排,随时随地都可以读书。我在出差时 一定会带书,床头一定会放书,家里一定会不断添置书柜,好看 的书收藏反复看,不太需要的书送出去。

如果你的生活环境里到处都是书,你就会慢慢爱上读书。所 以,为了逼自己养成爱上读书的习惯,你不妨咬咬牙花点钱一口 气买上100本好书,这笔投资肯定值。

有些同学看到别人的阅读量,也定了一个一年读100本书的目 标。我认为他们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

《越读者》写道:“我们置身人类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丰饶的 阅读时代。”每年出版的中文新书就有20万种左右,更不要说每天 都诞生的海量网络信息。即使你每天读10本书,你能阅读的数量 也只有新增图书的十万分之五左右。

不要刻意去和别人攀比读书的数量,每个人的阅读层次不同、 方法不同,不适合去盲目比较,我们只要保持读书的习惯就好。

我建议大学生每年阅读30~50本书,“荤素搭配”,既有学科 的专业书,又有通识书;既有按照兴趣读的书,又有为了解决问 题读的书。

选书的能力和读书的方法,比读书的数量更重要。如果你直停留在阅读观点而不是批判性思考的层面,那么即使你读得再 多,收获也未必大,还不如那些把一本好书读通透的人。市面上 有一些速读训练法,的确能够有效提高阅读速度。这些方法确实 能扩展人的视野,加快阅读速度,但它们都只适用于阅读比较浅 显的书,或者在你理解能力范围内的书,并不适用于需要精读消 化的书。我们要跟别人比谁读的书更有品质,而不是谁读的书的 数量更多。


除了读书,你还需要多去经历。 有一个同学说,他爱读书、 爱思考,并且在大学里读了500本书,但是他没当班干部,没拿奖  学金,也没参加社团。结果,他在求职时总是缺乏面试机会,简 历无人问津。他很苦恼,读了那么多书不能证明自己有能力吗?

读书多只能说明你努力过,但无法简单等同于你有能力

1000本武侠小说和读100本哲学经典的意义一样吗?这很 难简单评价。所以,现实社会评估一个人,更倾向于你有哪些经 历,而不是你读了多少本书。

如果你在大学有足够的读书时间,那么你可以多读书,读点 好书,读慢一点,多读几遍。请记住,读书的根本目的是,让自 己明白世界,看清自己,让自己在无所依靠或者无所事事时有一 种严肃的力量可以寄托。


       如何选到适合自己读的书?

“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了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朱光潜曾这样说。

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如何选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 我们的学习效率。我建议大家选书时一定要选好书、读好书,合 理搭配四类书。

第一类是常备书。

词典应作为案头书,当你遇到不懂的字、词时,词典便能派 上用场。如果你喜欢历史,那么一本《中国历史地图集》应该是  少不了的;如果你常看英文书,你就应该备一本好的英英词典。 对于常备书,你不要吝惜购买,而且要购买最新、最好的版本。

类是专业书

精通一门技术是生存的根本,对于这一类方向的技术书,你 得通读,尤其是经典原著,你要长期跟踪学习。你不要指望每本 专业书的每一页都是干货,只要内容有助于进步,这些书就都值 得阅读。对于这样的专业书,你每年应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多读 几本。

第三类是视野书。

只有一种专业思维是很可怕的,比如网络上爆出的某一个社 会事件,至少可以从哲学、进化生物学、社会(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或传播学等不同角度进行解释。


阅读一定量的其他专业“杂”书,可以让你学会换位思考, 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宽容。

第四类是潮流书。

社会与时俱进,你要紧随潮流,总得读一些报刊,看一些视 频,了解社会潮流的变化,这些都能影响你生活中的决策。

你可以去实体书店和网上书店看看最新的畅销书是什么,让 自己可以跟得上热门话题和知识潮流。

另外,我建议大家学会利用书单和搜索技巧选书。

第一,国内外知名大学书单。

上大学不只是为了让我们掌握一些技能,更是为了让我们成 为一个更完整的人,所以人文通识教育必不可少。

很多大学都推出了自己的人文通识书单,我们在网上能搜到 很多,找到以后按图索骥就好。搜关键词“通识书单”或“(大学 )通识书单”,你就可以找到大量的书单。

我们也可以多比对几个书单,优先阅读不同大学的书单中反 复出现的书。

第二,豆瓣猜和豆列。

豆瓣是一个找书、选书、记录阅读轨迹的好地方。你可以把 自己读过的书标注为“读过”,打个分,写个短评或者长评。你也 可以把想读的书标注为“想读”,慢慢读。“豆瓣猜”会根据你的 喜好向你推荐书目。你标注的越多,推荐就会越准确。

豆瓣上还有一个功能叫“豆列”,是用户自己制作的书单,很多质量都很高。如果你想看某一个类型的书,那么你可以直接在 “标签”里搜,如“励志”“大学”“求学”“英文小说”,然后按评 分排序看,你会发现惊喜。


第三,连环搜书。

如果你读到了一本非常好的书,意犹未尽,那么你可以去搜 作者的其他书,也许其他书也能让你爱不释手。

一些著作会在文末给出参考书目,即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参阅 过的有重要价值的书。参考书目是作者的知识地图,也适合我们 扩展阅读。

第四,建立属于你自己的书单。

一本书也许浅显,但对你有重大启发;一本书也许人人都说 好,但你读不进去。这些都很正常。

世界上没有百分之百适合你的书单,除了你自己创造的那个。 花一点时间选书是很值得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不但可以学  会各种搜书技能和了解各种荐书资源,还会识别各种“书托”,甚  至会因为评论图书而认识一些书友。更重要的是,你在为自己的  需要做出独立判断,做出选择。好的选择会让你开心,坏的选择 会让你总结教训,从而让你下一次更好地选书。

尝试建立自己的书单,培养自己选书的感觉。如果你不太爱 看书,那么我建议你从兴趣出发,先选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的图书, 培养阅读习惯。如果你已经有了稳定的阅读习惯,那么你应该尝 试主题阅读法,比如把时间管理类的书一口气读上若干本,找出 其中最喜欢的一两本,将其放进自己的书单里,还可以写上推荐理由,并将其分享给你的朋友,这会成为社交的好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