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后,家长可集中精力帮考生查询分数、搜索院校资料,关注录取信息。有一部分家长心理过度紧张,他们把精力都倾注在考生身上。其实,家长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到考生,这个时候,家长不仅要注意考生的心理调适,而且也不要过于紧张,这样可以缓解考生紧张的情绪。高考后成绩已经成为定局,好坏无法挽回,埋怨也于事无补,不如坦然面对。然而部分家长却认为是考生的错,对考生横加指责,考后家长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家长与考生要摆正心态
高考结束后,部分家长的情绪飘忽不定,考生说考试自我感觉不错,考个重点大学应该没什么大问题,家长立刻分外高兴;如果考生说考得不好,家长马上情绪低落,有时还忍不住当着考生的面唉声叹气一番,这样考生的心情自然会跟着飘忽不定,就容易沮丧、颓废,甚至产生自闭等不良心理。其实家长早应该明白,考生应该考上什么大学,是十几年奋斗的结果:考得好,就是按自己的实际水平发挥出来了,会的题都做对了;考得不好,就是本应该会的题做错了。既然高考已经结束,家长应该面对现实,以积极的心态等待考试成绩,按考生的分数、兴趣和意愿商讨填报高考志愿,如何以高、中、低三个档次选择志愿,即使考上名牌大学,也不用过喜,
考个职业学院,也不用过忧。
家长要关心考生情绪
每年高考前家长总是对考生关心备至,而高考后,总有一些考生因受“冷落"而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一些考生就容易产生敌对、逆反心理,如果再加上考试发挥不理想,就很容易出现心理疾病。几乎每年都有重点高中的考生,平时学习成绩良好,但在参加高考时,因为心理压力大,前一天晚上睡眠不好,发挥失常,心情抑郁,以至于高考分数还没出来就离家出走。
要正确对待成绩查询时间
高考后许多家长焦急地想知道高考成绩,以便做下一步的打算,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对于要求成绩公布后报考的考生而言,早点知道很有必要,可以为考后的填报志愿赢得充足的时间。正因为如此部分考生对考前有关部门公布的查分时间很相信,只要时间一到,便不停地打电话实际上考前公布的考分查询时间只供参考,有时会因多种原因而推迟或提前一两天。成绩刚刚公布后,电话咨询和上网查询的人多,电话占线不易接通,网站不易登录,所以考生和家长要耐心等待,无法通过电话和上网查询的,可去当地学校和有关教育机构去查询。
典型案例
查分足足打了3个小时电话
某家长在考前得知考分在6月23日公布,这位家长为了早点得知分数,从23日零时就开始打电话,几乎是3分钟打一个,最后成绩推迟大半天才公布,这位家长足足打了近3个小时,急得满头大汗。
专家提醒
考试成绩刚公布的时候,全省很多考生家长都在同时关注,想在第一时间知道成绩,但打电话、上网的人太多,对于急切想知道成绩的考生和家长,不妨稍等一天半天再与有关部门联系。
家长对中榜生多做鼓励
对中榜考生,家长在高兴之余更要冷静对待,应适当地将考生的兴奋度降一降温。家长应该帮助考生清楚地认识到,高考的胜利,不等于人生的成功。高考只是一个起点,前面的道路上更是人才济济。当务之急,是确定人生长远的目标,并从精力上和知识上做好迎接大学生活的准备。
家长不要过多地在他人面前吹嘘,以免无形中对考生造成压力。而应该和考生一起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大学尤其是即将考入的院校的学习、生活状况,做好计划,使考生的心里有一定的准备。另外,还应该让考生在家里多进行一些基本的家务训练,以放松精神,同时为上大学后的独立生活做好准备。
典型案例
600 分都没过
高考已经结束几天了,唐女士诉说自己压力巨大。她说,每天都会接到大量的家人和朋友打来的电话,其中有些电话是专门来问孩子高考的成绩,有些是谈其他事,可最后为了表示关心,也要问上这么一句。唐女士上班碰上的同事往来的问候语也变成了:孩子考得怎么样啊?最让唐女士难堪的一次是,她的一个朋友在得知她的孩子估分在580分左右时,惊讶地说:“啊?600分都没过啊?”唐女士的脸当时一下就红了。来自亲友的这份善意关切,让成绩普通的考生家长感到压力很大。
专家提醒
对于亲朋好友的各种关心,无论考生和家长,都不要太在意,其中有很多都是善意的关怀,并没有多大嘲笑的成分。换一种角度,我们也可以想想,假如同事的家里有毕业生,我们也会问考生成绩如何、能进入哪类大学等,这属于正常现象。在同事面前要做到:考入理想大学也不要吹嘘骄傲,以平常心对待得失。
家长要给落榜生更多安慰
有竞争就会有成功与失败,高考失利不代表人生的失败,面对高考成绩的不理想,家长首先要摆正心态,做到“不以一次成败论英雄”,不要给考生制造高考失利就没前途的结论。高考失利既然已成定局,消沉、自闭、羞于见人的做法和心态,改变不了已成的事实,也不利于以后人生中的再次竞争。面对考生首次经受这样大的挫折,家长应帮助考生从一生的角度来看待竞争中的得失,开阔考生的心胸,化解考生“没有面子”“自己不如人”“辜负了家长与老师的期望”等消极情绪。其实,挫折是坏事也是好事,考生有了挫折的经历,能提高以后面对人生各种竞争的抗挫能力。要让考生能正确看待高考中的得与失,不为一次失利而自卑,不计较别人的想法与看法,不受世俗观念的影响。家长要真正站在考生发展的角度上去看问题。有些家长过多地站在顾及自己脸面的立场上,觉得考生考上本科或名牌大学是争面子的事,希望借助考生的成功来提高自己的成就感,而使考生产生焦虑,这在考生家庭中是很普遍的现象。所以,家长要勇敢地放下自己的面子,真正接纳并尊重考生的想法,这样对考生目标感的培养有利。
高考结束后,家长应该通过这次竞争客观评价考生的能力,多看考生为应考付出的努力,无论考生考得是否理想,家长都应对考生为高考付出的努力给予理解和鼓励。这可以缓解考生因担心达不到家长的期望所带来的焦虑情绪。尤其是高考失误,致使成绩与自己所估计的相差很大时同班的同学都比自己成绩高时,考生总会产生失落感,失去生活信心。因为考生考不上大学而陷人绝望的家长们,都是因为过度看重高考,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这种强烈的心理落差让他们无法承受。事实上,家长的承受能力会给考生的心理造成直接的影响,他们对待考生高考失利的态度,有时决定着考生的情绪,宽慰和理解能帮助考生走出心理灰暗期,而埋怨和斥责无疑会让考生“雪上加霜”。
对于那些无缘进入高校的考生而言,高考仅仅是人生的一次选择,进人高校只不过是为获取知识、事业成功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但人生的成功并不单单是进入高校,只要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懈地追求,同样会拥有别样多彩的生活。
家长帮助考生制定近期目标
高中毕业是考生人生一大转折,尤其是从高考结束到新的学校之前,有近三个月的时间,这是学生生涯中最长的假期,家长要帮助考生好好利用这一段时间,制定近期目标:如培养一下考生的独立性,早餐要自己做,衣服要自己洗等;学学汽车驾驶;学学太极拳、游泳等艺体特长;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搞社会调查;参加一些公益性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等,要引导考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为将来适应社会做准备。
家长要同考生共商职业规划
高考结束后,家长要与子女多沟通、多交流,与他们共同面对成功和失败,让子女以平和的心态迎接以后的生活。要同考生一起规划未来,作为成年人的家长,观点和经历相对成熟,在和考生共同探讨未来时这一点很重要!但是考生有考生的想法,在不能统一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强加于人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达成共识。“90后”的年轻人,因为环境优越,家长溺爱,所以缺乏生存危机感,很少有人会考虑职业发展问题。但社会发展的趋势却是竞争越来越激烈,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如果考生不能及时醒悟,会给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家长来说,为了考生以后的前途,或者说是生存,要督促考生认真地进行职业规划,不可一味溺爱,听之任之,不然只会遗憾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