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大学,就要开始写论文了,这可让一些全无经验的新生感到焦虑无比。
别着急,接下来我就告诉你,学术论文的写作其实也是有“套路” 可循的。
大三时,我发表了一篇影响因子为“4”的第一作者文章。大四时,我又发表了一篇影响因子为“2”的第一作者文章。现在回头看看,当年发表的文章,无论是谋篇还是英语写作能力都很稚嫩,最后却都被期刊收录发表,这充分说明了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有没有干 货,和语言组织并无太大关系。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积累了一些数据,却没有明确的结论”。 这时你就需要分析——是根本没有结论还是没法分析出一个结论?
如果是前者,那此时讨论就没有任何意义了,你不如回头继续做实验。 如果是后者,你就可以跟老师、师兄弟们讨论,吸取大家的新想法。对于后者,我想说的是“功夫在诗外”。当我准备做一个课题时,我事先就会看很多文章,找到一个观点,反复推敲并和老板讨论,然后写下计划,在写计划的时候,文章的大体框架就已经搭好了, 只等着做完实验把数据填进去。等到实验结果一出来,分析几下,把论证一写,基本就完事儿了。
言归正传,不管是计划还是草稿,我的写法都是提纲挈领。
首先是搭架子。现在我写的论文,普遍都是一个模子:Title(标 题)、Abstract(摘要)、Introduction(引言)、Method(研究方法)、Results(研究结果)、Discussion(论述)、Acknowledgement(声 明 ) 、Reference (参考文献),对待格式也都一丝不苟。即使最初 一个字没写,光是这样的一个架子,也能给我底气,“哇,我都写 了好多字了!”
接下来,我会把想到的观点写下来。不需要考虑句式,我有时就写几个短语,或者直接写中文。这个阶段,我也会干脆把别人的文章里的大段句子复制下来,当然我不是要抄袭,也不是教你抄袭,后面会提到这么做的原因。为了更方便,研究方法、参考文献也要填进去。等到这些东西都填进去之后,整篇论文看上去就丰满了很多,信心也就来了。
然后,我会把上一步写下的东西“旧瓶装新酒”。这时候不需要太顾及前后行文的逻辑,这个完全可以之后再处理。由于不少是直接复制别人的文字,所以你一定要细心改写句子,并注明出处,否则麻烦就大了。到了这一步,论文基本就有一个雏形了。
最后,修饰疏通环节。由于前面都是孤立的段落句子,因此需要将它们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论述去说明一个科学问题。当然, 也要修正语法和拼写错误,用Endnote 把参考文献一处理,就可以 提交给老师审阅了。
总结起来,就是分步走,毕竟步子大了容易出问题,搭架子一 填材料一故事新编一大串联。至于英语写作能力这是需要训练的, 初期可以找外国同学帮你最后把关。在博士阶段,我得到最多的评价就是 “A Good Writer” (一个出色的作者)。老师每次拿到我写 的东西都说像个 Well-educated Native Speaker(教育良好的英语 母语者)。
总而言之,不要将学术论文写作视为一件可怕的事情,总结经验, 耐心练习,总会出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