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研除了要考虑成功“上岸”外,还需要考虑研究生经历、研究生文凭的潜在价值以及考博士生的可能性。比如说,你报考一个普通高校的一般性专业或者冷门专业成功“上岸”,但之后很可能面临师资队伍不强、科研平台不高、师生相处不和谐等问题,那么你再想考博或者走申请考核制,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减小,甚至让你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读博的可能。
一、普通高校的学生读博就那么遥远吗
首先给出一个观点,博士不是你想考就能考的。在普通高校里面,大学生没有保研的机会,就没有方法实现第一次身份转变,即通过保研实现院校平台级别的跃升。有保研机会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大学生通过努力学习获得保研资格,通过参加目标院校的夏令营获得优秀营员或者通过推免的考核后,可以直接保送到北大、清华等国内高级别的学校,之后他们可以在这样学校的光环下,顺利地申请博士学位。此外,如果所在本科高校实力足够强,本科生是可以直接申请博士的,也就是走直博生申请。相反,普通高校没有保研机会只能考研,那么唯有不懈努力才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试想,你所在本科学校的师资力量不强,参与科研项目和竞赛的机会也不多,那么你哪来的考研竞争力?在复试阶段的师生双选时,导师为什么会青睐一个什么科研经历或者学科竞赛经验都没有的学生呢?
如果你为考研提前备战,拼命复习,那么成功考取国内名校的概率就大了很多。但是,如果你仅仅是求得“上岸”,考一个普通高校的一般性专业,那么在研究生阶段也同样会面临着导师能力不强、科研平台不高、学术氛围不浓、申请博士学位不易等难题。究其原因,考博需要看前期科研成果,如果你硕士期间没有名师的指点,没有科研上拿得出手的文章,那么你如何申请博士考试呢?所以,如果你考取了普通高校的普通专业,无论你能力多强,如果没有科研平台、名师指导等方面的支撑,很容易在全国的考博大军中败下阵来。此外,一般性的高校因为没有博士点,也就缺乏硕博连读的机会,也缺乏被业界博士生导师推荐到其他名校学习的机会。简言之,如果你想要考博士研究生,那需要从考硕士研究生的时候就打算,最好考一个名校,在“三有”(有较高的科研平台支撑,有博士点的培养支撑,有名师的指点和帮扶)的支撑下,走好你人生下面的路。
二、你了解考博的几种途径吗
为了更好地解答本章提出的问题,介绍一下考博的几种途径,让同学们提前了解。
1.申请考核制
为什么要先说这个,因为现在绝大多数学校都采用了这种形式,不同于10年前统考为主导的阶段。所谓申请考核制,就是学院或者具体的招生单位接收申请者的材料,审核材料并进行部分笔试考试和现场面试的一种形式。从实际操作看,很多现场考试已经转化为直接面试或者直接考核,所以对考生之前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综合能力要求很高。一般而言,根据目标院校发的招生简章,考生可以按照报考条件提出申请,提交相关材料(个人报名表、推荐信、学历学位证、科研成果等),通过初审、综合考核,按照择优录取原则进行录取。也就是说,参加申请考核制选拔的考生不再参加学校组织的博士入学初试考试。如果申请考核制的考生通过了评委会考核,学校官网会公布其获得了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一般而言,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的基本程序包括个人申请、学科考核、学院审查、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四个环节。
如上所述,由于前期科研成果量化在申请考核制中占了很大比重,因此考生在硕士阶段取得一些有分量的成果就非常重要了。试想,如果你在硕士阶段学校的师资力量不强,自己本身努力又不够,那么如何才能获得优秀的科研成果呢?没有前期的积累,可能没有参加申请就直接被否定掉了。
2.直博
所谓直博,就是直接或者跳跃式地申请博士研究生,就是在本科阶段就可以申请博士学位了。究其原因,知名院校的科研团队强大,如果从一开始就遴选优秀的本科生参与学术训练,那么其比其他高校的本科生能更早地接触科研,有机会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和世界级科研实验。如果本科生苗子好,科研意识好且吃苦精神强,那么不仅节约了学校的培养成本,而且具有科研上的“一脉相承”性,容易让其在科研领域崭露头角。可以说,这种读博方式一般对学校、专业和学生本人的要求均较高,一般是本校的本科生直接本硕博连读,因此要求本校具有博士招生资格,要求该专业在本校设有博士点,同时要求学生本人非常优秀,学术研究成果突出。试想,如果你高考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这种情况,也就丧失了一些本科生直博的机会,所以只能靠自己努力考取研究生来弥补这方面的缺憾了。
3.硕博连读
所谓硕博连读,就是硕士阶段经过1~2年的学习之后,通过学校考核组特别是博士生导师的遴选后,直接转入博士阶段的学习,从而最终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的一种形式。一般而言,具有博士点和硕博连读招生名额的学校,在第四或者第五学期考核学生后,让其转入博士的学习,一般读五年就可以进行博士论文的答辩,顺利通过博士答辩后就可以获得相应学位。硕博连读相对于普通的申请考核制学生,在学制上要提前一年,但如果攻读的效果不好,也会延长至8年。如果你想攻读博士研究生,那么考研的时候是否也要考虑哪些学校有这些机会呢?所以从这个方面讲,在考研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博士研究生招生的情况,否则匆匆忙忙考研“上岸”了,考博的机会反而少了,还需要拼命去进行下一轮的博士申请考试或者全国统一考试,那是不是又丧失了一些机会呢?
4.普通招考
所谓的普通招考,就和硕士研究生招考一样,需要考生先参加初试,之后参加复试和面试,可以说还得过五关斩六将,因此竞争压力还是很大的。把这个招收博士的类型放到最后讲,是因为这种博士考核模式越来越少了,现在绝大多数学校实行申请考核制了。所以博士不是考出来的,是带着前期的积淀、科研成果申请出来的,是审核你前期的科研成绩和预判你后期科研潜力的。试想,你考上了一般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想考博士研究生,但因为前期的科研基础不好,也没有好的科研产出和高质量论文,那么就早早地丧失了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的机会了。
三、你需要了解读博成功的几个核心要素
1.要有热爱科研和学术的心
如果你硕士研究生阶段就不爱科研,是应付地通过了毕业论文答辩,没有一点轻松的感觉,说明你没有科研上的“天赋”或者“亮点”,那么再贸然有读博的想法,是绝对不可取的。读博不仅要求博士研究生能够完成基本的学业任务,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进行科研攻关,做出来的学术成果要有创新性,因而很多博士研究生想毕业就必须“掉层皮”或者说“到鬼门关走一遭”。如果你没有在科研上的强大意志力,遇到困难或者挫折很容易打退堂鼓,那么读博会非常痛苦。所以在本科或者硕士阶段遇到优质的导师或者引路人,让你具备科研的基本素养和强大的抗压能力,并带着热爱做科研是非常重要的。
2.要有科研方面的论文积累
在申请考核制或者统考的面试环节,高质量的论文成果是检验考生基础能力的前提。因此你在硕士阶段,需要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多发几篇论文,以证明自己对科研的热爱和在科研上的实力,否则在面试环节很容易被质疑。部分学校,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的论文也认定属于学生成果,所以在导师引领下获得的成果也非常重要,不要在硕士阶段懒懒散散啥也不干。如果你在硕士阶段没有任何的科研成果,那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你在科研上缺乏足够的热爱或者缺乏基础的素养,那么申请读博的成功率就大为下降。反推过来,如果你在硕士阶段没有选择一个优质的导师,也没有产出一些高质量的论文,那么你连申请的机会都没有,因为很多学校申请条件里面就明确指出需要发表几篇什么样的论文。
3.要有科研的潜力和意志力
有同学说自己虽然没有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但毕业论文还是有很大创新性的,那么能不能申请读博呢?还有同学说自己虽然没有高质量的论文,但申请了几个项目或者获得了几个专利,对申请读博有帮助没有?总体而言,高质量论文的权重还是大的,其他科研类型的成果只是技能型证明或者应用性旁证,不足以证明真实的科研能力,所以发表高质量的论文才是申请读博的核心实力证明。当然,如果你有其他方面很好的科研证明,或者你有即将发表高质量论文的录用通知也是可以的,因为导师看重的是你的科研潜力和做科研的能力。如果你面试表现出很高的科研素养和优质的科研潜力,又有很好的意志力,那么你在激烈的競争中或许还是有机会的。
4.要有靠谱导师的推荐和引荐
看到这个标题,你可能乐了,考取博士怎么会与硕士导师有关系呢?一方面,申请读博需要同行专家写推荐信,那么你首选的肯定是自己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因为其对你的情况有全面的了解,能帮助你写出深入客观的总结。另一方面,如果你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在学术圈的地位很高或者在所从事的领域有很好的人脉,那么其会给你推荐一些熟悉的导师,让你读博的可能性更大。此外,如果你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同时也是博士研究生导师,其在同门或者好友里面具有一定的话语权,那么经过其推荐,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上述的外在推荐都是建立在你科研做得不错的基础上的,如果你什么科研产出都没有,那么谁又愿意推荐你呢?
5.要提前联系导师,甚至面见
博士研究生考试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分数考试,最重要的是你的学术实力、科研潜力和意志力等,而这些都建立在导师对你个人的判断上,因此如果你要申请读博,有机会还是去见导师一面,让其对你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产生一个直观印象。有同学说,自己给导师发邮件了,打电话了,也提交各种材料了,导师已经对自己有了充分了解,还需要去见面吗?如果师生见面了,双方会有进一步的了解,导师会从交流中发现你更多的品质,从而对你这个人有更客观的判断。当然,如果你实力不济或者不善于交流,反而不见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