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
此项开通VIP专属功能,开通VIP后才可使用!
----------------- 开通后可解锁25+专属功能 -----------------
AI填报
招生要点解析
智能选科
分数线
更多功能
此功能需要购买一对一填报服务后,方可使用!

----------------- 开通后可解锁29+专属功能 -----------------
AI填报
招生要点解析
智能选科
分数线
更多功能

过来人告诉你,是先工作还是先读研?

2012年我本科毕业,拿了10所国外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交了 两所英国大学的定金。但是,最后的最后,我没有去读研,而是选择 了先工作两年。2014年,我辞职去了英国读研,2015年底回国,现在 在上海一家外企做市场部经理,同时也是一个业余的上海美食博主。

怎么确定是先工作还是先读研?我觉得这个问题太适合我了。

 

 、清晰的自我认知,一切决策的前

首先我觉得,在讲优势之前,一切的前提都基于:这是一个值 得你花时间去进修的项目。

你应该有一个非常清楚的自我认知:自己进修的目标是什么,  对于进修后的预期是什么,本科后继续读书能否帮你实现这个目标, 并不断在读书的过程中,检视自己的行为是否方向正确,以便不  断调整自己的现状。当然,如果有更好的机会,也可以调整自己的 目标。

比如你想要从事新媒体相关的工作,想知道如何做个“网红”,  你应该去做得成功的新媒体平台面试,上一个北京大学的研究生也 不一定能够帮你。比如你想要做教授,那你应该一路读书做科研, 争取在国内外各大行业期刊上发表论文。比如你想要进某个高科技  领域工作,作为一名技术人员,你最好还是有个研究生学位比较稳妥。 哪怕你说,我去读长江商学院就是为了嫁个有钱人,也可以。

拿我自己来说,我当时本科是商科毕业,对于职业发展比较迷 茫,确实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工作,不喜欢什么样的工作, 研究生申请的大方向都是市场营销和管理学。录取通知书拿了不少, 对于自己今后的发展却仍然没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只是觉得“我身 边的朋友都去读研了,我也应该读一个”,或者是“我爸妈说我一 定要去读一个研究生”“去国外读研究生很有趣”等。

其实当时我也跟很多人聊过,我爸妈,我认识的在国外读书的 朋友,我当时在国外待过很多年的男朋友,我的大学老师、学长等, 每个人都给出了他们模棱两可的回答。所有人在最后都会告诉我一 句,不管别人怎么说,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

可以说他们的回答很负责任,也可以说,他们的回答并没有什 么用。毕竟,自己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最后在爸妈的强烈反对下,我还是坚决地列出了几个我不出国 先工作的原因。他们在我有理有据的论述之下,也同意了我的做法。

当时我的理由如下:

1.对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并不清楚,研究生的专业选择并 不是因为真正的兴趣而决定的。

2.没有想清楚毕业后是否留在国外,如果想留下来,那么不应 该选择英国的学校,更应该选择美国、澳大利亚等有移民机会的国家。

3.那个时候自制力不强,不够成熟,出国以后很有可能大部分 时间都在旅行和娱乐,就像当年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一样。

所以,在我自己想清楚以后,我就毫不动摇地在所有人的诧异 之中,留在了西安,开始了我的第一份工作。而工作两年之后,我 又在周围人的诧异之中辞了职,去英国读研,当时我的理由如下:

1.工作两年后,我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市场营销, 我希望能够在这个领域深造。

2.我不想留在国外,我希望能够在毕业之后去上海工作,我需 要一个研究生文凭为自己提升一定的竞争力。

3. 美国的市场研究生项目少,大部分为MBA,英国的市场研究 项目多,时间短,英国排名第一的市场营销专业是兰卡斯特大学的 高级市场营销管理专业,也就是我后来入读的专业。

4.通过两年的工作,我更成熟,有了更强的自制力,目标明确, 能够保证自己在留学期间认真完成学业(后来我以优秀毕业生的身 份毕业)。

所以,我爸妈在听了我的论述之后,表示支持我出国读研。

非常感谢我有一对开明的父母,从小就非常尊重我的意见,从 读文科还是读理科,到出国还是不出国,再到身边的人开始谈婚论 嫁的时候,我辞职进修,他们都非常支持我。

         当然,他们的要求是,我自己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不要后悔。

 

二、工作后再进修,让我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但更重要的是学 会甄别机会

既然讲清楚了前因后果,那么就讲讲工作后再进修带来的一些 优势吧。

首先,在读书的时候,我们班48个同学里,加上我一共有17 个中国人,只有我和另外一个男生有工作经验,其他中国人都是应 届毕业生。99%的外国同学则都有工作经验。所以很多工作后的优势, 很明显地在个案研究和团队工作中展现,有过工作经验的同学更能 够快速高效地与队友合作。后来我的外国同学们,毕业之后基本都 在英国找到了工作,留在了伦敦、曼彻斯特等大城市。

拿我自己来说,我应该是当时我们班上唯一一个在毕业之前就 已经拿到两个世界500强公司录用函的中国人。

刚入学不到一个月,一个由跨国企业为中国学生办的宣讲会在 曼彻斯特举行。因为非现场招聘会,很多人只是去听听,了解一下 情况,而我在当时就已经知道,自己应该在当年秋季为第二年毕业 回国的工作做准备了。

所以我带着自己的简历,在招聘会上,开口就直接对来参加招 聘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说:“我已经有过两年的工作经验…… ”

很多HR立马给了我名片,希望我会后跟他们直接沟通,发送我 的简历。而面对本科毕业直接读研的大部分学生,HR都拒绝给名片, 只是发一本宣传册,说:“希望你们关注我们今后的校招…… ”

        后来,我跟两家我最有兴趣的公司联系,他们的总部都在上海, 符合我之前的目标。其中一家在一星期之后在曼彻斯特给我安排了面试,一家在第二年4月份给我安排了面试,都给了我比一般初级 水平高一个级别的岗位,并希望我回国后尽快加入他们公司。

所以,在第二年,我的中国同学们都在头疼回国该做什么的时候, 我已经手握两个录用函,开开心心地满世界旅行了。

这就是有了工作经验再去读书为我带来的优势:

1.我更加有职业意识,对自己有清楚的职业规划,并能够付诸实践。

2.在面临顶尖雇主的时候,我知道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脱 颖而出。

3.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能够在众多机会之中清楚地选 择最适合自己的那个。

后来,我回国以后,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选择那两份工作,主 要是在了解和接触了一些工作之后,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并不喜欢 结构非常森严的大公司,我更渴望能够加入一个拥有创业氛围的团 队,让自己在职场初期就变成一个多面手。而我自己今后的目标也 是能够拥有自己的公司,所以这更加印证了我上面说的第三点。

所以,我们一定要先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知道自己内心真正 关心的事情。

我们不仅要有勇气向自己选择的方向出发,更重要的是,要学 会说“不”。但只有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才会愿意放弃看 起来很棒的机会。

就像吉姆 ·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中所说:“如果这个机  会不是你最终的目标,那么这个机会就算再千载难逢,也与你无关。

可能每天都有很多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出现,只有你下定决心确 定自己的目标后,你才会有意识地甄别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