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是选择一个公司还是一个行业?
找工作是看公司还是看行业这类问题,本没有标准答案,只就 以下几点提些建议。
一 、弄清现在
在择业上,对于绝大多数应届毕业生来说,应该把90%的精力 放在弄清现在而非预测未来上。个人认为,绝大部分人的预测能力 是很差的,包括我在内。自己一直引以为自豪的是,在有限领域内,
我能做出一些不错的预测。但也仅此而已。
二、预测未来
判断什么是好行业,有相当一部分工作是预测未来。还记得当年 那一拨被忽悠到号称“21世纪前景最光明的”生物专业的高分考 生不?
三、好行业定义
好行业是需要定义的。这一点容易被大家忽略。比如 LED行业, 总体市场增长很快,未来需求也很大。但是早在2008年,我还在天 涯论坛上懵懂潜水的时候,就看到一堆一堆的帖子在追问LED 从业 人员将何去何从。
中国人特别擅长把一个挣钱的行业迅速挤到一点利润都没有, 曾经的物流行业、LED 行业、PE (私募股权投资)都是这样。虽然根 据波特《竞争战略》所阐述的,这样的情况很正常,但中国人总能 把这个挤出利润的过程缩得很短。
那么,什么是好行业?
我认为对人力资源要求高,且能给较高人力资本溢价的行业是 好行业。这样的行业有两点好处,一是入行就能拿到不错的收入; 二是人力贵的行业一般给人的机会会比较多,因为公司会希望你尽 快成长,有能力帮公司挣更多钱,从而令从业者在初期便获得很多 机会。在这样的行业里面,付出同样多的努力,个人收获的知识更有价,收入也更多。
四 、好公司很重要
去好公司也很重要。到底去超级大而规范的公司好,还是去稍微 小一点的公司好,答案并不一定,得看个人的性格、能力构成和机缘。
总体来说,刚毕业的人去大公司更好一些,因为大公司的管理 规范、成熟程度,还有可以参与的一些工作,在小公司可能一辈子 都看不到。比如一般的上市公司,经历上市的财务总监必须真正和 资本市场打交道,而如果一辈子在小公司,财务人员的视野就会相 当有限,即使挂了“财务总监”的名头。
但大公司也有不好的地方,很多时候一个人进了大公司里只能 当螺丝钉,而在稍小一点的公司,却被生生逼成全能型选手。这样 的例子也很多。另外,大公司的从业经历含金量高,履历有强信用 背书,职业风险也小一些;小公司经营风险通常更大,职业风险也 更大。
五 、慎重选择部门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因素,是去哪一个部门。在企业里面, 一定要想办法参与核心的业务。核心的业务通常有三类,营销(市场和销售)、财务、资本市场运作。这三类业务都和钱直接相关。 营销是直接给企业做加法,财务则既做加法又做减法,资本市场运 作做乘法。
在核心的部门,意味着资源得到倾斜,工作成果的曝光率高, 自然也就对成长有利。
当你找工作时面临选公司还是选行业的困境时,不妨考虑一下 上面的建议,也许就能得出一份满意的答案。
选择第一份工作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第一份工作真的不算什么。
刘邦一介“古惑仔”可以当皇帝;刘备一个“草鞋个体户”可 以当皇帝;朱元璋乞讨着乞讨着就当上了皇帝。
第一份工作真的不算什么,仅限能力强或者父母能力强的人(重 点总在后半句)。
你要是没带主角光环,每次换工作都要通过海投简历才行,那 还是得好好考虑一下,选择哪份工作可以在下次面试时成为加分项。
为什么工作地变来变去?为什么职业总是换来换去?为什么会 从体制内跳出来?
这些问题在简历筛选阶段,面试官很可能已经帮你用“缺乏规划” 脑补完,并把你过滤掉了。
所以第一份工作当然很重要。
一、最好的工作选择是怎样的?
凯恩斯说过,一个人在选择目标或职业时,会使用一种让个人 获得最高报酬,同时又将损失降至最低的方法。
但根据赫伯特 ·西蒙的“有限理性”的理论,我们知道一个人 不可能穷尽所有的选择,得出一个收益最大化的决定。所以大部分 人不会追求“最优化”决策,而是遇到“满意的”就适可而止。
在当今社会,最大化的收益也不仅仅是眼前的高薪,大家更多 的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
对于初入职场的小白,更多的是需要一份能与未来发展方向保 持一致的,并为下一步的发展提供工具性支撑的工作。尽量避免那 些会给未来的发展变动带来高额成本的工作。
那么选择第一份工作究竟应该考虑哪些方面因素呢?
二、关于职业决策的几个问题
20世纪40年代的时候,心理学家安妮 ·罗伊提出一个理论,用 12个因素来解释个人职业决策的过程。
职业选择
=S[(eE+bB+cC)+(fF,mM)+(1L+aA)+(pP*gG*tT*iI)]
看晕了吧?简单解释一下,第一组包含的因素是人们无法控制 的,后三组包含的因素是以遗传和后天经验为基础,罗伊最大的研 究成果是,让我们理解了为何职业选择会如此艰难。
虽然如此,30年后,还是有人给出了可以指导我们选择职业的 答案。
Kotter、Faux、Arthur三位作者认为,职业决策中包含了七个 重大选择,这也是我们在找工作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结合第一份工作的特殊性,下面具体讲讲该如何做出这个职业 决策。
(一)选择何种专业与行业
专业和行业本来应该是相差很大的两个概念,为什么会放到一起?
那是因为在有大规模的经济体出现之前,专业就是行业,行业 就是专业。你想,古代一个裁缝不就是裁缝行业吗?
现在高考选专业,还不是为了日后容易找工作。这也是为什么 前几年大家都挤破头想往会计、金融、建筑等专业发展,因为行业 热度高,而且人才需求量大,提供的岗位也会增加。
近几年互联网的发展,给IT 方面的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发 展前景,计算机类专业也慢慢变成了热门专业,大家都悔不当初。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意在表明“行业很重要”。
有些人头脑发热,一开始只为短期利益去做微商。等干了两年 干烦了,又想去搞科学研究。虽然人力资源的市场很开放,但无形 的行业壁垒还是会在简历筛选阶段就把你给过滤掉。毕竟本行业的 人才一大把,足够挑出合适的人选,何必冒险选个“门外汉”?
所以,从一开始你就要考虑好:我要不要从事这个行业?这个 是朝阳行业还是夕阳产业?是否能给我更稳定的发展时间?
当然,如果它能给你足够长的成长周期,让你羽翼逐渐丰满, 那么“朝阳”“夕阳”都无所谓。
(二)选择行业中的哪种职业
在一个经济组织中,往往有多种职业。虽然许多专业有相对应 的职业,但是往往在一个职业簇里,可选择的选项还是很多的。比 如人力资源专业,可以从事行政、人事、生产管理等,而且人力资 源里面还有许多不同的职能。
在选择的时候,你需要考虑的是:你真的热爱这一份工作吗? 如何保证你的工作经历不会归零,保持职业的专业积累,对于职业 成长至关重要。
职业的积累,贵在相关,也就是有职业的相关性。当你说“自 己在积累而非随意跳槽”时,别人确实能够看出你在沉淀,这就说 明是具有职业相关性的。比如,在人力资源之间跳来跳去是可以的, 和行政部门之间也还能跳,但如果和业务部门跳起来,可就没那么 容易解释了。所以你需要考虑,自己是不是要从事这个职业。
如果是,思考在这里我能获得很好的基础和跳板吗?如果不是, 考虑这里和我未来的职业理想相关吗?对我日后的发展有帮助吗?
(三)选择以怎样的方式来获得一份工作
获得工作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去爸爸或亲戚的公司,或者 上个电视求职节目,或者海投简历,或者由猎头推荐。
这些策略有的主动有的被动,如果想去其他城市寻求一份工作, 可能你需要提前过去找一个短期住所,以便应付旷日持久的面试大 战。应届生要在普通招聘网站上投递简历,通过率可能会很低,不 如上更细分的针对应届生的招聘网站。如果想去名企,经亲友师长 推荐,必然可能性更大,因为至少能进入面试环节。
如果实在任何门路都没有,只能靠自己的话,倒不如做些现实 点的预期,不要眼高手低。
(四)从众多工作机会中选择其一
对于大多数经验人士来说,选择往往较多。所以无论是选择离 家近还是职位高的,选择收入高还是加班少的,这都是决策。当然, 最优先要考虑的是哪些是你找工作时最看重的,如工作收入、工作 强度、通勤时间、工作氛围等。
但对于大部分刚毕业的学生而言,并没有太多选择机会,所以 往往收入就成为重要的参考指标。在前文中我已提到,收入并不是 重要参考依据,其实公司的规模、所处行业、城市地域等远比收入 更重要一些,因为未来的发展会覆盖掉这些当下的差异。
还需要考虑的一点是,这家公司的这个职位能否成为自己发展 道路上的跳板,它会不会给我贴上什么不好的标签。
(五)工作地点的选择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严重失衡。”想必这句话大家在思想政治 课本上都见过。对于一个来自偏远地区的优秀毕业生,如果他学的 是人力资源管理,他回家后恐怕连一份像样的HR工作都找不到,留 在一线城市成了他唯一的选择。
学习核能、电力等专业的学生恐怕面临着另外一种痛苦。核电站、 电力站几乎都在偏远地区,要不要去?
70后、80后好像对背井离乡不太敏感,或是因为发展失衡,敏 感也没办法。等到90后逐渐成长起来,面临择业时,很多人将“离 家近”纳入重点参考指标之一,当然这也是因为各地的经济发展起 来了,回家也能找到像样的工作。如果发展机会和离家近不能兼顾, 这个问题,还是有必要考虑一下的。
(六)选择工作的取向,即个人的工作风格
这里的“取向”指的是“价值观”,也就是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20世纪60年代末,Katz不厌其烦地研究了250种职业,梳理 出了10种职业的价值观:
高收入(如销售)、社会声望(如官员)、独立性(如作家)、 帮助别人(如医护)、稳定性(如教师)、多样性(如自由职业)、 领导工作(很多)、感兴趣的领域(很多)、休闲(如旅行作家)、 尽早进入工作(选择工作还是继续深造)等。
你可以考虑一下,自己追求的到底是哪一种工作方式。
(七)确定职业目标或阶段性的升职
你未来的职业目标到底是怎样的,现在的职业能帮助你实现这 个目标吗?我曾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到过:职业目标分为概念目标和 行动目标。这里你只要参考自己的概念目标就好了。
如果你的概念目标是成为一个写作方面的人,现在却一直要从 事严格执行和操作的事务性工作,那这与你未来的规划就是相左的, 如此重复的工作可能会扼杀你的创造力。
所以选择一份能带给你想象力,更加自由和宽松的工作,会让 你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并且离成为作家的目标更近一些。不过作 家也分很多种,如果希望成为一个职场作家,那还是需要在成熟的 职场里体验一下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