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全称是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和招生机构为选拔研究生而组织的相关考试的总称,由国家考试主管部门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初试和复试组成。
(一)学硕和专硕
普通高等教育统招硕士研究生招生按学位类型分为学术型硕士(以下简称“学硕”)和专业型硕士(以下简称“专硕”)研究生两种;按学习形式分为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在职研究生)两种,均采用相同考试科目和同等分数线选拔录取,如表2-1所示:
表2-1学硕与专硕的区别
|
学术型硕士 |
专业型硕士 |
培养目标 |
学硕偏理论研究,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 |
偏实际应用,培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职业化人才 |
培养方式 |
学历教育:年底全国统考,录取后获得研究生学籍,毕业后可获得普通高等教育硕士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
学历教育:年底全国统考,毕业后可获得普通高等教育硕士毕业证书和学位证 书; 非学历教育:五月同等学力申硕,获得可以申请学位的资格,再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证书,无毕业证书 |
学制学费 |
一般是3年制,大部分专业学费在8.000元/年 |
2-3年制,学费一般高于学硕,大部分专 业学费在10000-40000元/年不等,而非全日制学费贵很多,在20000-100000元/年不等。 |
(二)考研重要时间节点
报名及考试时间仅供参考,以每年官方网站公布的时间为准。1.网上咨询:9月22日—9月26日。
2.预报名:9月25日—9月28日。
3.正式报名:10月10日—10月31日。
4.现场确认:11月10日—11月14日(考生应在教育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进行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逾期不予办理)。
5.考试时间:每年12月的倒数第二个周末。6.考试成绩公布时间:每年3月份。
7.复试一般在3—5月,复试在考研中的权重是30%~50%;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分为外语的听力笔试和专业笔试;面试分为外语口语和专业课面试。
(三)考研科目与内容
1.考研科目
考研课程共四门,包括两门公共课、一门基础课(数学或专业基础)、一门专业课。
两门公共课是政治、外语(英语一/英语二/不适用统考英语)。英语一适用于所有学硕和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中医、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法律硕士(法学专业)、汉语国际教育、建筑学、城市规划10类专业硕士;英语二只适用于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审计7类专业硕士;可以选用英语一或英语二的专业是金融、应用统计、税务等30类专业硕士;不适用统考英语也就是不考英语一或英语二的是外国语学院同学考的翻译专业硕士。
一门基础课是数学(理工类:数一/数二;经济类:数三)或专业基础。
一门专业课(分为十三大类),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其中,法硕、西医综合、教育学、历史学、心理学、计算机、农学等属于统考专业课;其他非统考专业课都是由各高校自主命题。
2.考研分数
考研初试总分为500分,分别是政治100分,外语100分,数学或专业基础150分,专业课150分。其中:管理类联考分数是300分(包括外语二100分,管理类综合200分)。
3.考研四条线:国家线、学校线、学院线、录取线
考研国家线是教育部依据硕士生的培养目标,结合该年度招生计划、生源情况及总体初试成绩情况,确定报考统考、MBA及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考生进入复试的基础分数线,考生只有达到了国家线才有可能参加复试和调剂。其中包括应试科目总分要求和单科分数要求。
学校线是各招生单位在国家线的基础上,根据本校有关专业生源余缺情况确定的复试资格线。所以说,学校线才是真正的复试线。
学院线则是学院在学校线的基础上,根据本学院有关专业生源余缺确定的最终复试资格线。
专业录取线则是本专业拟录取的最低录取分数线。
简单来说,国家线是录取资格线,学院线是复试资格线。也就是说,学院线决定能否进报考院校的复试,国家线决定能否读研。通过了国家线未通过学院线的可以联系调剂其他院校,未通过国家线的只能宣布考研失败。
(四)考研学校、专业选择
在选择专业和院校之前,考生一定要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做客观分析,理性评判自己的学习能力,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切忌不切实际地高估自己,也不要因为贪图名校带来的“荣耀”而盲目“追热”。全面认识名校,客观评价自己,同学们会发现提升自身内在的含金量,远远高于名校赋予的光环。
1.适合自身
在决定考研时,先问问自己:考研的动机是什么,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兴趣能和考研联系在一起吗,哪些院校开设了相关的专业?在正确判断自身学习成绩的基础上,加之半年的复习,大概能达到什么分数水平,有望考到哪些学校?这些问题是择校之前必须思考的。
2.专业适合
全国共有多少所院校符合专业选择自己的要求,自己的能力适合冲击哪个层级的院校,这个层级的几所院校是否符合自己的期待值,有哪些吸引自己的地方,目标专业是不是这些院校的重点专业。以上这些问题都是需要考生谨慎考虑的。毕竟,研究生时期的专业很有可能影响未来的职业生涯。
3.地域选择
对于不少跨专业、跨院校甚至“三跨”的考生来说,地域问题同样是择校需要考虑的一方面。因此有必要了解院校的所在地是否符合自己今后长远的发展需求。很多人在研究生毕业之后会继续留在读研的那座城市打拼,而那座城市和家的距离、和自己职业生涯走向的规划是否存在冲突同样需要考生们慎重思考。
(五)如何选择考研院校
历年来,“985”“211”名校靠着名师云集的雄厚师资、软硬皆优的科研条件、超高的社会美誉、广泛的社会资源等因素吸引着大批考生扎堆报考。
不可否认,名校的各种软件、硬件资源都不是一些普通高校能相提并论的。名校提供给学生的学术研究平台、科研实践平台、职业发展机会都比普通院校好得多、多得多。
但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并不是名牌大学的所有专业都是最好的。很多名校作为综合性大学,学科比较齐全(涵盖哲、文、理、工、管、法、医、农林、经济、教育、艺术等学科门类),但在一些学科上并不一定强过一些普通院校的某些优势学科、招牌专业。
(六)考研准备
对于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考研是一个重要而又需要充分准备的决定。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时间规划和计划执行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信心百倍地迎接挑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节奏,所以以下提到的时间线仅供参考,同学们可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希望你能够在考研的道路上顺利前行,取得理想的成绩,成功考研上岸。
1.第一阶段:大二下学期
在这个阶段,建议你尽早明确自己的方向,包括选择考研报考的专业和学校。这个阶段你可以开始搜集有关考研的信息,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和相关的招生要求。
研究方向和学校:大致了解你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和想要申请的学校。考虑到你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制订一个初步的选校方案。
了解考研科目:研究考研科目的大致内容和要求,初步确定你需要准备的科目。
学习成绩:着重保持大学的学习成绩,因为一些学校可能会要求提供学习成绩单。
提升英语(外语)水平:许多考研科目需要英语水平,包括英语专业和相关的外语考试,语言学习靠的是日积月累,因此建议提前提高英语(外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2.第二阶段:大三上学期
进入大三上学期,这个阶段是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你需要更加深入地准备考研。
深入了解考研科目:对所选的考研科目进行深入了解,查阅相关的考研资料和教材,开始系统地学习考研专业课相关知识。
制订学习计划: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包括每天的学习时间、学科的轮换学习计划等。
参加课外活动:参加一些与所选专业相关的课外活动,比如实习、实践、学术讲座等。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还有助于申请时展示自己的优势。
提前准备考试材料:开始购买和准备考试所需的资料和教材,可以提前做一些练习题,熟悉考试题型。
3.第三阶段:大三下学期
这个阶段是集中复习和模拟考试的时期。需要在这段时间内逐步提高自己的学科水平和考试水平。
系统复习:根据之前的学习计划,系统复习所选的考研科目。重点关注重难点,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模拟考试:定期进行模拟考试,模拟真实考试环境,提高应试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4.第四阶段:暑假和考研前
在这个阶段,你需要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应试水平,并做好最后的冲刺准备。
冲刺阶段:针对前期模拟考试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冲刺复习,强化薄弱环节。
模拟考试:在暑假期间进行模拟考试,模拟真实考试环境,适应考试的紧张氛围。
精读教材和资料:针对重要知识点,进行精读,巩固知识。
健康管理: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