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分、综测和绩点的概念
学分,是用于计算学生学习量的一种计量单位,简单来说就是修读完一门课程取得的对应分数。大学里每一门课程都有一定的学分,每门课程及实践环节的具体学分数以专业教学计划的规定为准,只有通过这门课的考核(笔试、论文、报告等),才能获得相应学分。值得注意的是,学分是我们毕业的一个硬性要求,所有高校都要求到大四毕业时,学生必须修满规定的总学分数才能毕业。
综测,即综合素质测评,是大学里面评奖评优的重要参考指标,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包括德育测评、智育测评、体育测评和能力测评四个方面。
对在校大学生来说,综测代表了你在大学期间的全面表现。综测根据四个测评类别的情况给予一定的比例,再将学生在校参加的各项活动、证书、实习或者各种竞赛奖项给出一定的分数,根据所占的比例算出总分,然后根据总分评定学生优秀与否,并根据综合素质测评来评定奖学金。
值得一提的是,综测的目的就是全方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在校表现,如你只是依靠成绩,不去参加任何大学活动、讲座、比赛,你的综测分可能也不会太高。绩点,一般指的是平均学分绩点,又称GPA,一般以取得一定的学分和平均学分绩点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的标准。一般情况下学分高的课程的总绩点占比也高,如表1-1所示:
表1-1成绩、等级、绩点对照表
成绩(分) |
等级 |
绩点 |
90-100 |
A |
4.0 |
85-89 |
A— |
3.7 |
82-84 |
B+ |
3.3 |
78-81 |
B |
3.0 |
75-77 |
B- |
2.7 |
72-74 |
C+ |
2.3 |
68-71 |
C |
2.0 |
64-67 |
C一 |
1.5 |
60-63 |
D |
1.0 |
补考60 |
D- |
1.0 |
60以下 |
F |
0 |
(二)绩点的计算方法
国内大部分高校通用的绩点计算方法是:
绩点=(分数÷10)-5
学分绩点=学分数×课程绩点数=学分×绩点
=学分×[(分数÷10)-5]
总学分绩点=所修全部课程的学分绩点总和
平均学分绩点=所修课程学分绩点总和÷所修课程学分总和
=(课程学分1×绩点十课程学分2×绩点+课程学分n×绩点)÷(课程学分1+课程学分2+课程学分n)
举个例子大家就一目了然了:
小陈同学的专业属于文科,在高中时数学、英语成绩就不好,结果他第一学期高等数学成绩只考了68分,那么他该科目的绩点=(68÷10)-5=1.8。
假如这学期他一共修了5门课程,分别是计算机3学分,3绩点;高等数学4学分,1.8绩点;大学英语3学分,3绩点;思想道德修养2学分,3绩点;职业规划3学分,4绩点,那么他的总学分绩点就是这5门课程的学分绩点之和,平均学分绩点=(3×3+4×1.8+3×3+2×3+3×4)÷(3+4+3+2+3)=2.88(计算时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各个大学里学分绩点的计算方法并不相同,有四分制和五分制的,有些学校采用分段绩点法,按照分数区间区分绩点层次,还有些学校采用百分制。
(三)绩点的重要性
1.绩点是大学生评选奖学金的重要依据之一。首先,绩点是评选奖学金的基本门槛,只有达到要求的学生才有资格参与评选;其次,绩点可以反映学生的学术表现和学业水平,在众多奖学金申请者中,高绩点的学生往往排名靠前,有更大的机会获得奖学金;最后,奖学金设有多个等级,一般与绩点高低成正比,绩点高的学生有机会获得更高级别的奖学金。
2.绩点是保研筛选方面的重要指标之一。许多大学的研究生招生部门会将学生的绩点作为基本的筛选标准之一,认为绩点可以反映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术表现,包括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习态度和学业成就等方面,而具有较高绩点的学生可能会在未来的学术研究和学业上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3.绩点是转专业/分流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一般在大一下学期,有转专业或者分流的机会,这种情况也是会看绩点的。通常来说,学生转专业时,学校会要求学生必须达到一定的绩点才能申请转专业。这是因为新专业可能有不同的课程要求和学术标准,学校需要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能力来完成新专业的学习。
4.绩点是出国留学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许多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会要求申请者提供他们的绩点,以评估他们的学术能力和成绩水平。高绩点可以显示申请者在学业上的优秀表现,从而增加他们被录取的机会。在一些情况下,高绩点还可以帮助申请者获得奖学金或其他教育资助。因此,对于计划出国留学的学生来说,保持一个较高的绩点是非常重要的。
5.绩点是求职面试的重要通过指标之一。求职面试时,面试官查看简历,除了看学校的水平外,还会看绩点,以及四、六级考试分数。如果你的绩点低,招聘人员很可能根据你的低绩点,怀疑你的学习能力,进而怀疑你是否具备胜任招聘岗位的工作能力。
因此,无论你未来是要考研、保研还是直接就业,高绩点无疑是很强的竞争力,想要在毕业工作、考研有更多的机会,一定要保证高绩点。
(四)如何获得高绩点
绩点在大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绝对不是你高三毕业时想象中的休息站,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和战场,特别是大一上学期的GPA尤其重要。因为很多学校转专业是在大一下学期开展,而评定的核心标准就是大一上学期的GPA。一旦大一上学期的GPA不高甚至偏低,就可能会影响你未来的规划路线,无论是求职就业,还是考研、保研、出国留学……俗话说得好:一步慢,步步慢。一旦在起步阶段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而落后于人,再想后续赶上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
一般来说,绩点=平时成绩+考试成绩。但各个学校两者的比重并不固定,任课老师可能会在学期的第一节课交代本门课成绩的评分标准,同学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在获知该门课程的评分标准之后,我们就可以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努力,以争取一个好成绩。
1.平时成绩
首先,学习态度是影响平时成绩的关键,老师在这方面的考察方式主要包括:每节课的出勤情况、课后作业、小组作业、实验成绩、论文报告、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等。因此,建议根据课程安排,提前5—10分钟进入教室,不要迟到早退、旷课逃课,上课尽可能坐前排,积极与老师互动交流,请教问题,给老师留下深刻印象。
其次,老师也可能布置一些日常任务,将我们的表现也纳入平时成绩中。个人独立完成的任务应当至少展示出自己所花费的功夫,包括字数多少、精美程度等。团队合作的任务则需要注意分工,老师会衡量我们在最后的成果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来打分。所以要尽可能地本着敢于承担责任的精神,积极争取担任团队中的组长、汇报人等,带动队友共同完成目标。
此外,课后作业也是平时分的重要来源之一,很容易拉开彼此差距,一定要认真对待。每次作业都要及时上交,不漏交不错交。撰写论文报告要态度端正,认真对待,引用借鉴合理,逻辑清楚,排版工整,注意字号行距等细节。
2.考试成绩
不同专业、课程的考试形式其实差异很大,主要可以分成闭卷/开卷考试、课程论文/设计以及其他。这里要告诉同学们的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绝不是没有道理的。
日常上课,尽可能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记笔记,课后复习多做练习。考试季认真复习备考,开卷考试更要认真对待,甚至更用心。
写论文时,认真对待,不要应付了事。一篇条理清晰、论据有力、精彩纷呈的好论文是你打开高绩点之门的钥匙。
另外,大学会开很多选修课,同学们可以在选课前,多向学长学姐们请教,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来选择课程,以做到兴趣与学业兼顾,绩点与效率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