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高考仅剩94天,考生们在紧张备考的同时,也需要提前了解志愿填报的相关知识。我们整理了历年高考生最关心问题,帮助考生和家长提前做好准备,合理规划志愿填报。
1. 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是什么?
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又称省控线或批次线,是由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全省考生的高考成绩和招生计划,按一定比例划定的最低投档分数标准。这一分数线决定了考生是否有资格被投档到相应批次的高校。只有成绩达到或超过批次线的考生才有机会被高校录取。
2. 院校调档分数线是什么?
院校调档分数线,又称投档线,是指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根据高校的招生计划和投档比例(如105%或120%),在投档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最低投档分数。高校只能在调档分数线以上录取考生,考生的档案也只有达到这一分数线才可能被投档到高校。
3. 平行志愿如何理解?
平行志愿是指在同一类别、同一投档段次中,若干具有相对平行关系的志愿。其投档原则为“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投档时,从高分到低分依次检索考生志愿,当符合投档条件且高校有计划余额时,考生即被投档。
4. 顺序志愿有何特点?
顺序志愿是指在同一个录取批次中,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如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等,每个志愿只包括一所院校。其投档原则为“志愿优先”,即考生的高考志愿是投档的第一要素。投档时,按院校确定的录取原则和调档比例,从高分到低分依次投档。
5. 专业(类)+学校志愿是什么?
专业(类)平行志愿是新高考改革后的一种志愿填报方式。考生以一所院校的一个专业(或专业类)为志愿单位,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这种方式更加注重考生的专业选择,减少了调剂的可能性。
6. 院校专业组志愿如何理解?
“院校专业组”是部分高考改革省份本科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的基本单位。高校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和专业科目要求设置若干专业组,每个专业组包含若干专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需选择专业组,同一专业组内的专业科目要求须一致。
7. 专业级差是什么?
专业级差是指高校在安排考生专业时,根据招生章程中公布的一个或几个分数值,确定不同专业志愿的录取分数差额。例如,某高校的专业级差为“3、1、0”,即第一、二专业志愿之间分数差为3分,第二、三专业志愿之间为1分,其余专业志愿之间无级差。
8. 高校招生章程有何作用?
高校招生章程是高校开展招生工作的重要依据,内容包括学校的招生计划、录取规则、专业设置等。招生章程必须经主管部门审核备案后向社会公布,高校必须严格按照章程开展招生工作。
9. “双一流”建设是什么?
“双一流”建设是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国家战略。2017年,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公布,包括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2年,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公布,共147所高校入选。
10. 按大类招生有何优势?
按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学生入学后先学习基础课程,一段时间后再根据兴趣和学校安排选择具体专业。这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减少了盲目选择专业的风险。
11. “三大专项计划”是什么?
“三大专项计划”是针对农村和脱贫地区学生的招生计划,包括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这些计划旨在为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提供更多的升学机会。
12. 优师计划是什么?
优师计划即优秀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旨在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校定向培养优秀教师,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师计划分为国家优师专项和地方优师专项,由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和地方师范院校承担培养任务。
13. 高考体检结果如何影响志愿填报?
高考体检是考生必须参加的环节,体检结果会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给出“报考专业建议”。考生需根据体检结论,避开受限专业,合理选择志愿,以增加录取机会。
14. 色弱、色盲考生如何选择专业?
色弱、色盲考生在报考专业时需特别注意。除《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高校招生章程中明确限制的专业外,色弱、色盲考生可报考哲学、法律、社会学、文秘、数学、历史、教育学、英语、新闻、汉语言等专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仔细查看高校招生章程,避免选择受限专业。
15. “不予录取”与“不宜就读”有何区别?
“不予录取”是指考生即使分数再高,填报了受限专业也不会被录取;而“不宜就读”仅是建议考生参考,高校不得以此为由拒绝录取达到相关要求的考生。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需结合体检结论和高校要求,合理选择专业,避免因体检问题影响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