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强基计划报名通道马上就要开启啦,各位家长是不是既紧张又期待?强基计划作为国家选拔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重要途径,备受关注。想让孩子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家长们可得提前做好功课。今天就来跟大家详细聊聊,家长可以从哪些方面助力孩子,赢在强基计划的起点。
一、深入了解强基计划政策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专业招生。
从往年情况来看,强基计划一般在4月中旬左右报名(限报一所)。它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与校测成绩综合计算择优录取,入校后单独编班,进行重点培养。家长们要透彻理解这些政策内容,才能更好地帮孩子规划。
二、协助孩子精准定位
1. 评估孩子的成绩水平
强基计划招生高校全部是985高校,虽然入围成绩最低要求在一本线上,但实际竞争激烈,成绩越好把握越大。2024年强基计划推出 “小破格” 政策,部分高校对数学等基础学科达到一定分数的同学给予破格入围优惠。家长要关注孩子平时的成绩,尤其是基础学科成绩,看看孩子是否具备冲击强基计划的实力。如果孩子在数学、物理等学科成绩突出,就可以重点考虑强基计划相关专业。
2. 挖掘孩子的学科兴趣和特长
强基计划重点在基础学科招生,要是孩子对某一基础学科兴趣浓厚,未来职业规划也倾向于基础学科研究,那强基计划无疑是很好的选择。比如孩子从小就对化学实验充满热情,喜欢探索物质变化的奥秘,那么化学相关的强基专业就很适合。
另外,有竞赛奖项的考生在强基计划中有优势,获得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五大学科竞赛银牌(含)以上奖项的学生可获得强基计划高校破格入围资格,有竞赛基础的考生在校测中也更具优势。家长要留意孩子在学科竞赛方面的表现,鼓励孩子参与相关竞赛。
3. 考量孩子的综合素质
部分高校除了看学科竞赛获奖和高考成绩外,还会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运动与健康、表现与社交能力等方面。家长可以在平时多鼓励孩子参加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培养兴趣和特长,提升综合素质。像让孩子参加志愿者活动,锻炼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支持孩子参加科技创新比赛,培养创新思维。
三、助力报名流程
1. 关注报名时间和平台
不同高校的起止日期存在差异,部分高校报名窗口较短。家长们一定要帮孩子紧盯目标院校的报名时间,千万别错过。
2. 准备报名材料
强基计划报名材料一般包括证件、照片、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高一到高三期末成绩、高三模考/大考成绩及排名、高中阶段的获奖证书及证明材料等。家长要提前提醒孩子整理好这些材料,确保材料真实、完整。比如,获奖证书要提前扫描成电子档,方便上传;成绩证明可以向学校教务处提前申请开具。
3. 指导专业志愿填报
每位考生限报1所高校,在选择专业志愿时,要结合孩子的兴趣和未来发展规划。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研究各高校强基专业的培养方案,了解专业课程设置、就业方向等。比如,有些高校的数学强基专业侧重于基础数学研究,未来深造方向多为纯数学领域;而有些则会结合应用数学方向,与金融、计算机等领域有交叉。
四、规划备考策略
1. 重视高考备考
在强基计划录取规则中,高考成绩占了85%,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家长要督促孩子抓好高考各科目的学习,保持学习的连贯性和稳定性。在日常学习中,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解题能力的提升。比如,对于数学学科,要多做经典题型,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
2. 针对性准备校测
校测占15%,主要考查考生的学科特长和综合素质。有竞赛基础的考生在这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其他考生也可以通过针对性训练提升。家长可以帮孩子搜集目标高校往年校测的真题和题型,了解考试范围和形式。如果校测有面试环节,要提前让孩子进行模拟面试,锻炼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比
3. 拓展学科视野
鼓励孩子除了课堂学习外,参加各种学科竞赛、科研项目、学术讲座等活动,拓展学科视野和能力。比如,利用假期时间参加高校举办的学科夏令营,提前感受大学的学术氛围,与高校教授和优秀学生交流,了解学科前沿动态。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孩子的学科素养,也能为强基计划选拔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