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
此项开通VIP专属功能,开通VIP后才可使用!
----------------- 开通后可解锁25+专属功能 -----------------
AI填报
招生要点解析
智能选科
分数线
更多功能
此功能需要购买一对一填报服务后,方可使用!

----------------- 开通后可解锁29+专属功能 -----------------
AI填报
招生要点解析
智能选科
分数线
更多功能

扩招120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5推4大新专业,开启人才培养新征程

选择一所契合自身发展、兼具深厚学科底蕴与创新培养模式的学府,是开启理想学术生涯的关键。2025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招生领域重磅发力,以扩大招生规模、优化专业结构、创新培养体系等一系列举措,为莘莘学子搭建通往卓越的成长桥梁。

扩规模优结构,解锁更多可能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5年普通本科招生计划4840人,较2024年增加120人,这无疑为广大考生带来了更多的录取机遇。在全国范围内,20余个省(市)的招生计划均有所增加,为各地学子提供了更多踏入地大校园的机会。

不仅如此,多个专业也积极响应学校发展战略,扩大了招生规模。地质类(资源能源)、资源环境与大数据工程、应用化学、材料类、大气科学、勘查技术与工程、海洋科学类、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都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充招生名额。这意味着大家将拥有更多报考选择和录取机会,在心仪专业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多了一份可能。

三大培养特色,助力学子成才

1、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1)地质学类国家拔尖计划(含国家拔尖计划、国家理科基地班):堪称全国地球科学人才培养的“特区”,承载着为地球科学领域培育世界领军人才的重任。通过国内最先进的教育教学体系,为学生成长提供大师引领、名师授课、小班化教学、国际化培养、与研究生同等的学习环境等优越条件。

2)地球物理学国家拔尖计划: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好奇心驱动、主动型学习和研究型学习,培养具有强烈家国情怀、卓越科学精神、厚实人文素养、坚实数理基础、系统专业知识,以及开阔地球科学视野和跨学科创新能力的拔尖型创新人才。

3)李四光本科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作为学校人才培养新模式的重要实践,该计划积极探索完全学分制,为有志于投身科学研究的青年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

有意向参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考生,需提前了解各计划的选拔标准与培养特色。在高中阶段注重培养科研兴趣与实践能力,积极参与学科竞赛、科研活动,积累相关经验,以提升自身竞争力,争取进入心仪的培养计划。

2、科教融合人才培养

1)李四光学院:根据“C2科教战略联盟”协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组建了李四光学院,全面实施“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中的“联合培养大学生计划”

2)未来技术学院:培养“敢闯会创”科技领军人才的重要基地。汇聚理、工、文多学科力量,探索形成以科技前沿技术为驱动的高水平人才培养新范式,致力于解决地质资源与环境科学前沿,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的综合性、复杂性问题。

3)新能源学院:致力于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聚焦地下、天上、地面新能源及储能,打通人才链、创新链、学科链、产业链,探索高校新能源工科建设的新模式,为新能源行业培养跨学科复合型新能源工程技术人才。

4)高徒计划:以培养地球科学领域杰出青年科学家为目标,依托学校地质过程与成矿预测、地质微生物与环境两个全国重点实验室,选配导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融合体系注重科研实践与多学科知识融合,考生可提前关注各学院及计划的研究方向与课程设置。对于有明确科研目标的同学,建议在填报志愿时,优先选择与自身科研兴趣匹配度高的培养体系,并提前了解其课程安排、科研项目参与机制,为大学学习做好规划。

3、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紫金班2.0: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紫金矿业签署“紫金地矿班”“紫金机电班”定向培养协议,紫金矿业深度参与课程规划,通过“学科交叉赋能”与“产业需求对接”双轨并行,培养契合紫金矿业战略需求的地矿人才。

选择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考生,需提前明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以及该培养模式的就业方向。在大学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企业实践项目,锻炼实践能力,积累行业经验,增强自身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同时,关注行业发展动态,结合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升专业技能。

新增四个专业,拓展学科版图

1、普通类招生专业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设在新能源学院。专业以地热能传统科研优势为基础,涵盖氢能、能源转化、储能、多能综合利用等领域,注重跨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2025年,全国招生计划为60人,旨在为新能源产业发展输送专业技术人才。

报考该专业的考生,可提前了解新能源行业的政策动态、技术发展趋势,培养对新能源领域的兴趣与敏感度。同时,注重数理化等基础学科的学习,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新增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地理空间信息工程三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联合办学。学生前三个学年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完成课程学习,符合相关要求的学生,第四学年将赴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深造。

2025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地理空间信息工程专业全国招生计划分别为60人、60人、30人。通过国际化联合培养模式,助力学生拓宽国际视野,提升国际竞争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

选择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考生,需具备良好的英语基础与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国际化的教学环境与课程要求。在报考前,详细了解合作院校的教学资源、专业优势以及留学深造的相关政策、费用等信息,结合家庭经济状况与个人发展规划,谨慎做出选择。同时,提前做好语言学习规划,为海外学习生活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