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的300余名师生因为追求民主办校脱离厦大,来到上海,创办大夏大学
当时圣约翰大学及附中的572名师生,为声援五卅运动,集体宣誓离校后创办了中国人自己的大学——光华大学。
创办时间
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成立华东师范大学。大夏大学、光华大学的文、理、教育学科成为新校基础。同济大学动物系、植物系,复旦大学教育系,沪江大学音乐系以及东亚体育专科学校陆续并入华东师范大学。
圣约翰大学的教育系、理学院(包括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中文系(部分)和浙江大学地理系,沪江大学社会系、教育系,大同大学教育系、物理系,震旦大学教育系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史地系的地学人才,交通大学理学院数学、物理、化学3系部分师资,同济大学理学院数学、物理、化学3系部分师资也调至学校。
学校成立了研究部。
江苏师范学院音乐专业并入华东师范大学。
举办研究生班。
陆续建立了教育科学研究室和电子学、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光学等一大批理科研究室及一些专业实验室,广泛深入地开展学术研究活动。
上海第二师范学院地理系并入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十六所重点高等学校之一。
成立学校第一个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
招收首批来自越南的留学生
文化大革命时期,华东师范大学连续4年没有招生
开始恢复招生
学校受文革影响与上海师范学院、上海半工半读师范学院、上海教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校合并,改名为“上海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开始恢复招收四年制本科生。
学校再次被确认为全国重点大学。
上海师范学院、上海教育学院和上海体育学院相继复校。
学校创办夜大学。
恢复华东师范大学校名。
华东师范大学被列为联合国援助的20所重点大学之一。
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成为中国首批博士和硕士授予单位,12个专业有权授予博士学位,51个专业有权授予硕士学位。
学校成为设立研究生院(试办)的33所高等院校之一。
学校通过国家“211工程”预审。
国家教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共建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华东师大,上海市南林师范学校划归华东师大管理。
与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心理系特殊教育专业合并组建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
上海教育学院,上海第二教育学院并入华东师大,以后又重新组建了继续教育学院(2013年改为开放教育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成为中国24所首批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试点高校;首批获准试办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学校主体搬迁到闵行校区,形成了“一校两区、联动发展”的办学格局;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教育部和上海市决定重点共建华东师大,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实验室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校科技园升级为国家大学科技园。
成为首批获得开设MBA教育的师范院校;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在学校成立国内第一个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
由学校携手纽约大学建设的上海纽约大学在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奠基。
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学校与法国里昂商学院合作共建的“亚欧商学院”正式成立。
学校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分别签署合作协议,联合举办物理学、化学和微电子专业菁英班。
作为国家海洋局与教育部联合共建的涉海高校,华东师大成立海洋科学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入选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学校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合作共建的“庄长恭研究所”成立;首批加入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
首批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
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基地、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上海青年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首批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华东师范大学成为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学校与长宁区人民政府举行区校合作共建推进会暨附属医院签约仪式。
学校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