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时间
三江师范学堂建立
更名为两江师范学堂
私立江南大学筹备处成立,决议设立文、农、理工三学院。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私立江南大学董事会立案,借无锡北塘申茂新办事处为办公地址。8月12日,校董事会由国民政府教育部准予立案。
中国民族实业家荣德生先生在无锡创办的私立江南大学。
私立江南大学创立。设立文、农、理工三学院。
院系调整时,原私立江南大学所属系科并入南京、上海、苏州、扬州等地高校。私立江南大学各系撤并,取消建制。
私立江南大学各系撤并,取消建制。
原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私立江南大学的有关系科组建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食品工业系。
无锡市中学教师业余进修学校创建。
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东迁至无锡市(社桥)原华东艺专旧址,命名无锡食品工业学院,后改称无锡轻工业学院,于11月17日建院。
经教育部批准,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
无锡工业专科学校化工专业并入。
改名无锡市教师进修学院。
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改名无锡市教师进修学院。
无锡纺织工学院并入无锡轻工业学院,成立纺织工程系。
院本部迁至青山湾,原社桥校区为分部。
文化大革命期间,师训工作停顿。
学院停办,原址改为无锡市第十五中学。
经无锡市人民政府批准,借无锡师范校舍,复办无锡市教师进修学校。
借无锡师范校舍,复办无锡市教师进修学校。
第十五中学撤销,恢复无锡市教师进修学院原有建制。
恢复招生。校名无锡大学
无锡市人民政府决定建立无锡大学筹建委员会,当年招生522名。
无锡大学基础上创办无锡职业大学
江苏省政府批准在无锡大学基础上创办无锡职业大学,无锡职业大学为市属走读的全日制高等学校,当年招生209名,借无锡市第三十七中学校舍正式开学。
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认定无锡市教师进修学院为师范专科学校性质,享有与师范专科学校同等待遇。
迁入梁溪路100号新校址。
经教育部批准,同意无锡职业大学与无锡市职工大学联合办学,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无锡职业大学与无锡市职工大学联合办学
更名为无锡教育学院。
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报教育部备案,更名为无锡教育学院。
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无锡职业大学改名为无锡大学。
改名为无锡大学
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当时专科层次的无锡大学更名为江南大学。
无锡教育学院从市工人文化宫畔迁往新址梅园舜柯山下的钱荣路80号,原校舍与无锡广播电视大学校舍对调,崇宁路20号成为无锡教育学院分部,主要从事在职教师进修、中小学校长培训。
中国轻工总会、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江苏省教育委员会、江苏省纺织工业厅同意无锡轻工业学院与无锡轻工业学院纺织分院联合办学,并统一使用无锡轻工业学院校名,纺织分院归属无锡轻工业学院管理,纺织分院所在地成为无锡轻工业学院西山校区。
江南大学马山分部、江南大学江阴分部、江南大学宜兴分部、江南大学锡山分部、江南大学梅园师范分部相继建立,并以江南大学名义招生。
经国家教委批准招收外国留学生。
招收外国留学生。
无锡轻工业学院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
无锡市纺织职工大学、无锡纺织工业学校和无锡纺织职工专业学校并入无锡轻工大学。
中国轻工总会与江苏省人民政府、无锡市人民政府共建无锡轻工大学。
国家教委批准江南大学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江南学院。
江南大学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江南学院。
无锡轻工大学通过国家“211工程”预审。
无锡轻工大学由隶属中国轻工总会划转直属教育部,全国重点大学。
经无锡市人民政府决定,实行以无锡教育学院为基础,与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江苏省洛社师范学校优化重组,组建无锡师范学院。
以无锡教育学院为基础,与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江苏省洛社师范学校优化重组,组建无锡师范学院。
苏州化学电源研究所并入。
就无锡市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教育部、江苏省和无锡市经过多次研究,决定实施新的三校合并。
省学位委员会发文批准了学校的学士学位授予权。
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江南大学。
原东华大学无锡校区整体并入江南大学。
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江南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同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学校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