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时间
私立厦门大学成立,设有师范(包括文、理科)、商学两部。
增设工学、新闻、法学、医药等科系。
厦大三百余位教师和学生闹学潮离校到了上海,创办大夏大学。解放后经院校合并,发展为华东师范大学。
扩充为文、理、法、商、教育5个学院、21个系。
合并为文、理、商3个学院、9个系。
私立厦门大学改为国立。
日军侵犯厦门,学校迁鼓浪屿
学校迁闽西长汀
厦门大学校本部开始迁回厦门,增设海洋系、国际贸易系和法律系的司法组。
原省立福建农学院并入厦大,改成厦门大学农学院,原私立福建大学的政治、法律、经济三系并入厦大。
厦门大学、西北工学院、北洋大学三校的航空系并入清华,设立清华大学航空学院。上述三校的航空系本非直接参与组建北航(北航于1952年成立)。
理学院海洋系师生转入山大组建山东大学海洋系,山大1958年迁往济南时将海洋系留在了青岛,后发展成为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电机、土木、机械三个系各一部分并入浙大;工学院的机械和电机两系以及南京大学、金陵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的部分院系组建成南京工学院,即后来的东南大学;南京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和厦门大学等高校水利专业合并,在南京成立了华东水利学院,即河海大学;俄语专业合并到南京大学外文系;土木建筑几十名师生调入同济大学;政法学院(包括政治、法律两系)归并入华东政法学院(今华东政法大学);农学院与福州大学农学院合并组建福建农学院;航海、水产相关系科70年代调入集美航海学校、厦门水产学院即集美大学航海学院、水产学院;物理系,化学系,数学系部分调入福州大学;航务专修科分出为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后东北航海学院、上海航务学院、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合并成大连海运学院,1994年更名大连海事大学;
商学院企业管理系被调整到上海财经学院。
文学院教育系并入福建师范学院。
以北大,南大,山大,厦大,中山五校为主,国内十余所著名高校(包括清华、南开等)共同创建内蒙古大学。
厦门大学下放归福建省管理。
厦门大学改为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
厦门大学停止招生5年。
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福建师范学院教育系迁回厦大开办。
水产相关系调入原上海水产学院迁建的厦门水产学院,1979年恢复上海水产学院和续办厦门水产学院,学院一分为二,后分别发展为上海海洋大学和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厦门大学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经济学院。
试办厦门大学研究生院。
进入国家“211工程 ”建设行列。
成为首批获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
厦门大学“211工程”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审定立项建设。
被列入国家“985工程”一期重点建设高校之一。
首批获准试办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被列入国家“985工程”二期重点建设高校之一。
厦门大学被增列为中管高校。
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111计划”)首批立项名单;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
学校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国家”珠峰计划)。
学校成立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分校位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占地900亩,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于2016年正式办学。
教育部、福建省政府和厦门市政府在北京签署《重点共建协议》协议,继续重点共建厦门大学。
入选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入选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入选首批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
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厦门市政府与厦门大学签署共建厦门大学医学院协议。
学校牵头的两个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2011计划”。
学校整合航空系、机电工程系和自动化系等学科组建成立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成为首批获准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教育部联合发文,确定“十三五”期间新增8所共建高校,厦门大学位列其中。
成立厦门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由学会与厦门大学共建。
成立两岸金融发展研究中心
成立国家天元数学东南中心
学校整合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人口研究所、人类学与民族学系、人类学研究所组建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
成为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创始成员、理事单位。
与英国创意艺术大学合办“厦门大学创意与创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