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时间
光绪皇帝准允盛宣怀在上海捐地开办南洋公学
学校改隶商部,改校名为商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始以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为目标。
学校工科之始——铁路工程班成立。
改隶邮传部,易校名为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
学校的第一个工程专科,即学制3年的铁路专科正式成立。
学校增设电机专科,为中国高等学校最早设立的电机系科。
学校航海专科成立,后于1911年改为商船学校。
学校建立电机实验室,同年秋,定“勤、俭、敬、信”四字为校训。
学校改名为南洋大学堂。
学校改隶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更名为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并将铁路科改为土木科,电机科改为电气机械科。
学校又增设铁路管理科,这是中国设立该科之开端,开创了工管结合的先河,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创举。
学校定名为交通大学上海学校,学校在原有电机科外又增设了机械科。
学校改为交通部南洋大学
创办中国高校最早的工业研究所。
国民政府交通部接管南洋大学。学校改组为第一交通大学,设立校务委员会。并第一次招收女生,实行男女同校。附中、附小脱离学校,另组私立南洋模范中小学。
南京国民政府将设在上海、唐山、北平三处的交通大学各学院合并,统称铁道部交通大学,分上海本部、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和唐山土木工程学院。成立了科学学院、管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机工程学院和中国文学系、外国文学系,由此形成了以工为重点,理为基础,兼重管理的教学体系。
学校将“工业研究所”扩充为“交通大学研究所”,设工业和经济两大研究部,分材料、设计、机械、电气、物理、化学、社会经济、实业经济、交通、管理、会计和统计共12个研究组。从1931年起正式招收研究生。
学校划归教育部,名为国立交通大学。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学校迁至上海法租界继续办学。日军侵占上海租界后,国立交通大学总部从上海转移到重庆九龙坡。
创办电信研究所,是解放前中国工学硕士授予最多单位。
重庆交大总校师生分批复员上海。
增设电信管理、电信技术两专修科。
全国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交大由10个系、1个专修科调整为机械、电机、造船3大类、7个系;开办工农速中和工农调干生班、开展学习苏联经验的教学改革,走按专业培养专门人才的道路。
由于东南沿海局势紧张,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往西安。
上海造船学院在上海交大现址成立。
由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根据交通大学的实际情况和上海、西安两地的建设需要,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的大部分科系师生、档案文献、图书典藏迁往西安,作为交通大学的西安部分;一部分留在上海并与原上海造船学院及筹办中的南洋工学院合并,作为交通大学的上海部分,两部分为一个学校,一个系统,统一领导。
两部分同时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
交通大学上海部分正式定名为上海交通大学。
中央决定上海交大划归国防科委直接领导,同时受教育部及上海市委领导。
学校划归第六机械工业部领导。
经国务院批准,上海交通大学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教育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下达通知:国务院正式批准,将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上海交通大学移交给教育部领导,实行教育部与上海市双重领导,以教育部领导为主。
上海交大被列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重点发展的高等院校。同年试办研究生院。
上海交通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由中国政府和欧洲联盟联合创立。
上海交大被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经国家验收合格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
学校被列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上海农学院并入上海交通大学暨上海交通大学农学院
首批获准试办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中国高校首个海外研究生院——上海交通大学新加坡研究生院(2019年7月注册成立)。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合并,成立了由教育部、上海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首批入选国家“111计划”。
成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首批试点高校之一。
上海市人民政府依托学校成立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进入教育部、农业部合作共建全国八所涉农高校行列。同年,入选国家“珠峰计划”。
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入选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入选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入选国家“2011计划”;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揭牌成立。
学校入选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成立儿科学院,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医学院儿科系正式升格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儿科学院。
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成为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首批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学校联合招商银行共建金融业首个AI实验室。
成为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成员。
学校与中国国家博物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首批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
发起成立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
入选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发起成立长三角高校智库联盟。
学校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
入选全国首批教育融媒体试点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