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时间
三江师范学堂建立
易名两江优级师范学堂
改设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设立中国第一个体育科,为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开端。
设立商科
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基础上组建国立东南大学。
正式招收8名女学生入学,在中国国立高等学府中首开“女禁”,引领男女同校之风。
商科迁至上海扩充为商科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商学院。
因经费紧张,东大停办工科,工科与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合组为河海工科大学。
,国立东南大学、河海工科大学、上海商科大学、江苏法政大学、江苏医科大学以及江苏境内四所公立专门学校的9所公学合并,在首都南京改组易名“国立第四中山大学”,以纪念孙中山先生及北伐军攻克的第四座历史文化名城。
中华自然科学社在校始创。1939年,潘菽、梁希、金善宝等知名教授在该校发起创立“自然科学座谈会”,1944年改建为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194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自然科学座谈会”改名为“九三座谈会”,随后更名为九三学社。1958年,以源于该校的中国主要科学团体为基础在北京组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改名为“江苏大学”。
改称“国立中央大学”
设于上海的商学院、医学院独立,1935年在南京重建医学院。
学校西迁入川,校址设在重庆沙磁区沙坪坝松林坡,史称“重庆中央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
校名去“国立”两字而径称“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院系成立南京工学院、南京农学院、南京师范学院等院校以及组建有关院校相关系科;保留文、理学院,主要并入金陵大学文、理学院,校址从四牌楼2号迁至鼓楼原金陵大学校址,成为文理综合性大学。
文革爆发,教学工作受到破坏,本科生停止招生6年,研究生停止招生12年。
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南京大学浦口校区投入使用。
南京大学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大学。
南京大学进入国家“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行列。
首批获准试办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南京大学和中国气象局在宁签订协议,开展全方位合作。
教育部和江苏省再次签订重点共建南京大学的协议。
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启用,原浦口校区移交金陵学院。仙林校区按规划和鼓楼校区协作分工,将成为南京大学主校区。
南京大学在原有的物理学系、电子科学与工程系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基础上,新组建成立了物理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实现文理工医四大学科领域协调发展。
教育部和江苏省签署协议继续重点共建南京大学;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首批入选国家“2011计划”牵头高校。
南京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12月,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成立。
由江苏省作家协会和南京大学合作共建的江苏文学院在南大仙林校区挂牌成立。
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成立,是首家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的C9高校
南京大学与苏州市人民政府在南京签署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协议。
南京大学与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发起成立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
成为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创始成员。
发起成立长三角高校智库联盟;成为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创始成员、副理事长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