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时间
三江师范学堂建立,学堂下设理化科(后称理化数学部)、农学博物科(后称博物农学部)、历史舆地科、手工图画科。
定名为“两江优级师范学堂”。
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正式停办
改设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基础上组建国立东南大学。
工科从东南大学划出,与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组建成了国立河海工程大学。
原国立东南大学、河海工程大学、江苏法政大学、江苏医科大学、上海商科大学以及南京工业专门学校、苏州工业专门学校、上海商业专门学校、南京农业学校等江苏境内专科以上的9所公立学校合并,组建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共设有9个学院,其中工学院的一部分在南京复成桥南京工专旧址,另一部分与其他大部分学院均在南京四牌楼国立东南大学原址。此时工学院下设机械工程科、电机工程科、土木工程科、建筑科、矿冶工程科、化学工程科、染织科等7科。
改名为“江苏大学”。
改称“国立中央大学”
工学院复办化工组,后改为系。
筹办机械特别研究班。
增设水利工程系。
学校西迁入川,校址设在重庆沙磁区沙坪坝松林坡,史称“重庆中央大学”。
成立航空工程系,开创了中国的航空工程教育。
恢复名称国立中央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
安徽大学土木系和艺术系并入南京大学。
校名去“国立”两字而径称“南京大学”。
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化学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电机工程系以及农学院食品工业系共6个系为基础,并入金陵大学化学工程系和电机工程系,以及江南大学机械工程系、电机工程系和食品工业系,成立多科性的工业大学,名为南京工学院。
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交通大学、山东工学院等校部分专业先后并入。
电信系更名无线电系,电力系合并机械系的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更名为动力系。
无线电工程系西迁成都,与交通大学、华南工学院相关系科共同组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今电子科技大学)。
机械系扩分为机械一系(机械工程系)和机械二系(农业机械工程系)。
化学工程系划出成立南京化工学院(今南京工业大学主体)。同年,食品工业系迁往无锡,成立无锡轻工学院(今江南大学主体)。
数学、物理、化学、力学、体育等教研组合组为基础课部,1961年更名为基础科学系。
以机械二系为基础筹建南京农业机械学院,次年迁往镇江并更名为镇江农业机械学院(今江苏大学主体)。
南京工学院恢复招收研究生。
实施学位条例后,首批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经国务院批准试办研究生院。
南京工学院更名为东南大学,开始由工科大学向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转变。
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建立研究生院。
东南大学入选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原东南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南京地质学校并入,组建了新的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被列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首批获准试办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占地3700亩的九龙湖校区投入使用,浦口校区被用作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校址。
入选国家“111计划”。
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实施高校。
入选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入选国家“2011计划”牵头高校。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教育部确定共建东南大学。
加入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
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被列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成为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创始成员、理事单位。
东南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