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实验室
全国重点实验室
大型客机集成技术与模拟飞行全国重点实验室
固体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
![]() | 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6个)
![]() | 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重点实验室 |
![]() | 无人机特种技术重点实验室 |
![]() | 超高温结构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 |
![]() | 翼型、叶栅空气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
![]() | 燃烧、热结构与内流场重点实验室 |
![]() | 水下信息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
国家专业实验室(4个)
声学工程与检测技术
动力学与强度
热工程信息处理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
名 称 | 依托单位 | 实验室主任 |
现代设计与集成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机电学院 | 张定华 |
空间应用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理学院 | 赵建林 |
空天电子信息感知与光电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电子信息学院 | 高晓光 |
空天微纳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机电学院 | 苑伟政 |
信息融合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自动化学院 | 潘 泉 |
新概念喷气推进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 动力与能源学院 | 蔡元虎 |
飞行器结构力学与强度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 航空学院 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 | 李玉龙 |
空间生物实验模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 生命科学院 | 商 澎 |
陕西省语音与图像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 计算机学院 | 张艳宁 |
陕西省空间材料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 理学院 | 魏炳波 |
陕西省摩擦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 | 材料学院 | 李京龙 |
陕西省信息获取与处理重点实验室 | 电子信息学院 | 何明一 |
陕西省凝聚态结构与性质重点实验室 | 理学院 | 金克新 |
陕西省光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 理学院 | 赵建林 |
陕西省嵌入式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 | 计算机学院 | 周兴社 |
陕西省微/纳米系统重点实验室 | 机电学院 | 苑伟政 |
陕西省高分子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 理学院 | 范晓东 |
陕西省飞行控制与仿真技术重点实验室 | 自动化学院 | 章卫国 |
陕西省微特电机及驱动技术重点实验室 | 自动化学院 | 刘卫国 |
陕西省微小卫星工程实验室 | 航天学院 | 周 军 |
陕西省物联网工程实验室 | 电子信息学院 | 段渭军 |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电子信息学院 | 段渭军 |
陕西省机电传动与控制工程实验室 | 机电学院 | 刘 更 |
陕西省交通安全监控网络工程实验室 | 自动化学院 | 史忠科 |
航空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 | 电子信息学院 | 高晓光 |
航空微电子中心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 | 计算机学院 | 高德远 |
航空气动力数值模拟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 | 航空学院 | 叶正寅 |
无人机先进气动布局与控制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 | 365所 | 祝小平 |
空间材料科学与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 | 理学院 | 魏炳波 |
声学工程与检测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 | 航海学院 | 王英民 |
动力学与强度国家专业实验室 | 航空学院 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 | 杨智春 |
热工程信息处理国家专业实验室 | 动力与能源学院 | 雷 勇 |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国家专业实验室 | 机电学院 | 张定华 |
工程中心
序号名 称负责人依托单位管理部门1无人机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祝小平西北工业大学国家发改委2陶瓷基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来飞西北工业大学国家发改委3国防科技工业难变形材料锻造技术研究应用中心李淼泉材料学院科工局4先进金属材料精确热成型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李金山材料学院陕西省发改委5嵌入式系统集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樊晓桠计算机学院教育部6航空航天电机系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刘卫国自动化学院教育部7陕西省风机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李华星航空学院陕西省科技厅8陕西省旋转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工程研究中心廖明夫动力与能源学院陕西省发改委9西安虚拟现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郝重阳电子信息学院西安市科技局10陕西省数字化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王俊彪机电学院陕西省科技厅11陕西省碳/碳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李贺军材料学院陕西省科技厅12陕西省摩擦焊接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李京龙材料学院陕西省科技厅13陕西省稀土永磁电机及控制工程技术中心刘卫国自动化学院陕西省科技厅14陕西省先进材料及凝固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李金山材料学院陕西省发改委陕西省科技厅15陕西省数字化特种制造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秦现生机电学院陕西省科技厅16陕西省陶瓷基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来飞材料学院陕西省科技厅17陕西省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王 展机电学院陕西省科技厅18西安市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德远计算机学院西安市科技局19陕西省电动伺服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周 军航天学院陕西省发改委20陕西省高可靠无线通信技术研究工程中心廉保旺电子信息学院陕西省科技厅21陕西省传感网与智能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李士宁计算机学院陕西省科技厅22陕西省云计算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周兴社计算机学院陕西省发改委23陕西省金属增材制造工程研究中心黄卫东材料学院陕西省发改委 |
研究中心
序号科研机构名称成立时间隶属单位1空间攻防对抗技术研究中心2010航天学院、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计算机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理学院2信息对抗飞行器技术研究中心航天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无人机特种技术实验室3微/纳米系统研究中心机电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理学院4航空宇航动力技术研究中心动力与能源学院、材料学院、航天学院、机电学院5对地观测研究中心电子信息学院、计算机学院、自动化学院、无人机所、无人机特种技术实验室6战略预警信息融合技术与仿真研究中心自动化学院、航天学院、计算机学院、电子信息学院7交通运输工程研究中心自动化学院、航天学院、航空学院8航空航天关键材料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012西工大、哈工大、北航、中南大学9未来飞行器设计与制造共性基础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012西工大、北航、南航、清华、北大、一飞院、西飞 |
研究所
序号隶属单位科研机构名称成立时间1航空学院先进结构与材料研究所 20102结构动力学与控制研究所20103机载系统适航与维护研究所20104腐蚀与防护研究所20105空运空降空投技术研究中心20126计算力学与工程应用研究所20127非定常空气动力学及应用研究所20128航空结构完整性研究所20129飞行器结构精细设计研究所201210航天学院飞行控制与仿真技术研究所201011精确制导与控制技术研究所201012航海学院水下航行器研究所201013水雷与反水雷技术研究所201014水下热动力与水动力研究所201015鱼雷自导与引信技术研究所201016声学工程研究所201017航海学院海洋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1018环境工程研究所201019环境保护与噪声治理研究所201220航空声纳研究发展中心201221智能声学及临境语音通讯技术研究中心201322材料学院稀有金属材料与加工研究所201023隐身材料与工艺研究所201324机电学院制造软件研究所201025系统集成与工程管理研究所201026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先进材料测试中心201027飞行器可靠性工程研究所201028可持续建筑与环境研究所201029振动工程研究所201030土木与建筑科学研究所201031电子信息学院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201032航空武器系统研究所201033自动化学院控制与网络研究所201034飞机电气系统研究所201035自动化学院稀土永磁电机及控制技术研究所201036控制与信息研究所201037图像科学技术研究所201038计算机学院计算机测控与仿真技术研究所201039普适与智能计算研究所201040智能探测与人机交互研究所201041软件技术研究所201042特种设备测控技术研究所201043微电子学研究所201244理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201045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所201046凝聚态物理研究所201047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所201048应用化学研究所201049管理学院应急管理研究所201050设计管理研究所201251生命学院特殊环境生物物理学研究所2010 |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重点学科:
固体力学、机械电子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电路与系统、水声工程、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培养学科:
流体力学、导航、制导与控制
师资力量
学校始终把建设一支与办学目标相适应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作为核心工作之一,视师资队伍建设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机制,为有志于“三航”事业和高等教育事业的人才提供发展的自由空间、干事的广阔舞台和成才的优良环境。
学校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努力营造以人为本的优良人才成长环境,不断加大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逐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创新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立足内部培养,大力开展人才引进,全力为现有人才搭建成就事业的舞台,积极实施高层次人才建设的“翱翔人才工程”(包括杰出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翱翔学者计划、翱翔团队计划、翱翔名师计划、翱翔之星计划、引智交流计划、教师博士化计划),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综合素质和水平明显提高。
现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16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的比例为60.2%;青年教师博士率为80.1%。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1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9人,长江学者重大成就奖、“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1人,陕西省百人计划6人,“三秦学者”2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7人,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6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3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0人,入选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8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9人。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群体、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国防科技创新团队”等13个团队。一批知名教授成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总装专业组、973、863专家组等学术组织或专业领域的专家成员,活跃在我国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国民经济建设等学科建设、学术研究、重大科技和工程领域。
陈士橹马远良徐德民周尧和张立同傅恒志魏炳波王兴治杨士莪周 廉陈一坚朱位秋乐嘉陵冯培德沈绪榜崔俊芝于起峰唐长红谭建荣赵晓哲樊会涛 |
陈景东胡永才安立楠刘轶军赵 涵魏秉庆Zied MoumniArtem Oganov汪德亮Susanto Rahardja杨 合张艳宁 |
魏炳波汪劲松介万奇张卫红高正红李玉龙宋笔锋岳珠峰周 洲黄卫东杨 合成来飞苑伟政蔡晋生张秋禹邓子辰刘 峰祝小平刘 锋安立楠 |
魏炳波郭 雷介万奇黄卫东史忠科赵晓鹏杨 合李贺军成来飞张卫红刘 峰宋保维史仪凯葛文杰段哲民 |
魏炳波汪劲松宋笔锋介万奇黄卫东刘 峰王英民杨 合张定华曹崇德袁建平周西军张卫红宋保维成来飞祝小平李淼泉周 军 |
姚 尧夏 勇郗恒东常洪龙付前刚付前刚於志文詹 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