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实验室
苏州市宽带无线接入技术重点实验室
苏州市宽带无线接入技术重点实验室项目经苏科计〔2008〕167号文批准列入苏州市2008年科技发展计划正式下达。
该实验室的目标、任务:
4G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心建设
围绕苏州市宽带无线接入技术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研究内容,依托西交利物浦大学中西结合的优势,与其它国内外科研院校,企业形成合作联盟,提供一共同研究与开发的合作研究与开发中心。带动苏州企业在宽带无线接入技术领域产品的自主研发能力,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
4G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人才培养中心建设
围绕苏州市宽带无线接入技术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研究内容,在建设4G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心的同时,结合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教学资源,把实验室建成一4G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人才培养培训中心,为苏州市培养更多该领域的研究,开发型人才,同时力争能够吸引一批人才,实现宽带无线接入技术领域的人才集聚效应。
4G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人才培养中心建设将侧重于两个方面。首先将充分利用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教学资源,进行全日制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通过设立企业博士后流动站、研究生实验中心等形式,使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工作。一方面充实了实验室的研究力量,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人才,同时起到了人才集聚效应。其次,将利用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国外资源,进行企业在职人员的培训。主要针对企业从事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研究开发人员、产品售后技术服务人员,以及社会上从事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开设一些理论和技术知识的培训班,由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教授、博士和国外聘请的专家,教授授课,培养一些企业和社会急需的工程技术人才。
4G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中心建设
4G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中心,着重于知识产权的形成,保护,与推广。通过专利申请等形式,形成自主的4G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方面的知识产权。同时寻求与苏州企业的合作,使科研成果能过产业化,产生经济效益。
该实验室的研发内容和创新点:
该实验室将围绕未来宽带无线通讯技术开展以下几方面研究:
1. 4G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研究平台
1.1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1.2无线资源管理
1.3无线通信网跨层协议结构
2. 4G宽带无线接入软件仿真平台
2.1 链路层仿真
2.2 多链路仿真
2.3 系统层方真
3. 4G宽带无线接入嵌入式系统实现平台
苏州市供应链技术重点实验室
苏州市供应链技术重点实验室项目经苏科计〔2008〕167号文批准列入苏州市2008年科技发展计划正式下达。
该实验室的目标、任务:
苏州市供应链技术重点实验室建成后,建立较完善的管理办法和开放运行的规章制度,建立相对独立的财务管理制度,仪器设备规范管理。初步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成为苏州地区供应链技术产业管理主要开放的技术服务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承接国家、部省以及苏州市的科技项目。培养供应链技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实验室的人才队伍以依托单位的人员为主,主要来自于西交利物浦大学和利物浦大学。实验室学术带头人每年累计在实验室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每年累计在实验室工作时间不少于10个月。骨干研究人员不少于10人;科研人员总数不少于10人,并有足够的技术和服务人员,其中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以上的人占50%以上。
在人才培养方面,实验室除了为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提供实验研究条件外,还将依托综合教育平台,通过设立企业博士后流动站、及供应链重点实验室等形式,对苏州地区企业从事物流供应链开发人员进行培养。实验室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开设一些理论和技术知识的培训班,对企业和社会急需的从事物流供应链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该实验室的研发内容和创新点
1. 供应链(Supply Chain)方向
2. 电子商务(e-Business)方向
3. 科技管理(Technology Management)方向
4. 敏捷性管理 (Agility Management) 方向
师资力量
卓越师资—以世界知名大学标准全球选聘名师
西浦按照世界知名大学标准全球选聘师资,现有教师近800人,其中近80%为外籍教师。专业课教师大多具有国际知名大学博士学位和丰富的教学与科研经验。2011年起,西浦聘用国际顶级教育猎头公司面向全球选聘高端人才,吸引了一大批优秀学者,包括英国蛋白质研究协会前主席David O’Connor教授,在科研、知识成果转移、投资组合策略、国际策略、专业认证和商务投资等领域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的 Sarah Dixon 教授等。
专业课师资
西浦集中了一大批专业化、国际化程度极高的专业师资队伍,遵照建设研究导向、独具特色、世界认可的中国大学和中国土地上的国际大学的办学宗旨,参照国内重点高校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结合英国利物浦大学的教学大纲,实施本校的专业课教学。
学校的专业课师资队伍建设依托两所母体学校以及地方上的大力支持,他们来自五十多个不同国家与地区,具有国际化背景,一直从事前沿科学研究,并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专业课教师大多拥有国际知名大学的博士学位,是一支兼备国际化背景、前沿学科科研实力与丰富实际教学经验的成熟团队。
中国文化教学中心负责大一学生的人文与思政通识类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及面向校内的选修课程的管理工作。
文化教学中心的必修课程围绕“文化、历史、国情、法律、自我管理”五大元素,提炼出四门核心课程:《中西文化比较》、《中国现代化进程》;《法律与道德》、《自我管理与个性发展》。所有课程充分体现出“国际视野,经世致用”的强烈特征。
教学工作通过多个环节来让学生主动学习。课前2 小时环节,致力于把知识放在课前解决,让学生主动掌握基础知识。课堂2 小时则致力于围绕知识扩大视野,提炼观点,引导思维。课后2 小时则利用“犀利网”等平台让师生互动,侧重团队合作,表达沟通与执行实践。
文化教学中心搭建了优质的选修与培训平台,与专业课程、学分课程形成互补,对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养进行全面的培养。选修与培训课程目前分成文史哲类、科学类、体艺类、技能类等,面向校内外多批次开设,包括晚间、周末以及暑期等。
英语课师资
语言中心由具有应用语言学硕士以上学位的外籍教师及获得英语语言教学专业博士或硕士学位的本国教师组成,持国际认可的TESOL或ESOL教学资格证书上岗,均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出色的语言教学技能。目前,中心共有130多名专职教师。
语言中心自主开展教学活动和管理,教师通过使用需求分析等创新的方法,设计和开发出适合于具体学术情景的EAP教材。语言中心一直致力于拓展和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和教材。大多数英语教学活动安排在教室里进行,但同时强调在教师办公室进行的小组讨论课,让学生一开始就能体会到英国大学的学习氛围。
除了使用高质量的教材,英语教师还以独立小组的形式开发教学材料和新的课程。计算机系统和教学技术为师生间开展有效交流、成绩记录和学生个人发展档案建立提供了支持,同时为详细研究学生书面语和口语的发展和自主学习提供了充分的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