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类
2015年按“计算机类”这一专业名称进行大类招生,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铁路信息技术)、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以及生物医学工程(医学信息技术)五个专业和方向。学生在第一学年统一学习大类基础课程;第三学期依据学生意愿、各专业标准规模和大学期间学习成绩进行专业分流。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我院最主要的本科、硕士与博士研究生专业,是以计算机科学为核心的宽口径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技术人才。本专业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北京市重点学科,注重开拓学生视野,紧跟国际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专业实践环境。建有专用于本科教学的综合实验室,除进行常规实验外,还提供特色专业所需的实践与创新平台。
学生在校期间,除基础课外,还要学习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专业课程,同时还安排有若干工程实践类和理论研究类课程。本专业设有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工程特色专业方向,学生可按兴趣选择学习。
本专业拥有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计算机和“互联网+”无处不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无限宽阔的就业前景与深造机会。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铁路信息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铁路信息技术)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色专业方向,是铁路行业在全国建设的6个特色专业之一。它是将计算机理论、轨道交通和铁路信息技术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方向。该方向有完善的实践体系,着眼于国家发展战略对“一带一路”、尤其是高速铁路信息技术专门人才的需求,学生能够掌握坚实的计算机与轨道交通基础知识,具有信息系统设计、集成、测试及实施等工程应用能力,以及引领轨道交通信息技术与管理发展的潜质和国际竞争力。该专业方向2010年进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学生在本科阶段进行两年专业基础教育、两年铁路信息技术专业教育,所学骨干课程包括铁路信息技术导论、铁路通信与控制基础、铁路信息系统集成与应用等,并以铁路信息技术的实际项目为载体,深入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或企业参与实践和项目研发,培养扎实的工程实践能力。
3.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专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多学科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信息理论基础和技术,从事信息安全科技研究开发、应用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依托“信号与信息处理”国家级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北京市重点学科、“信息安全学”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注建有专门的信息安全综合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创新平台。
学生在校期间,除公共基础课和计算机类课外,还学习密码学、计算机与网络安全等专业主干课程。为拓宽学生的专业能力,还开设了丰富的专业选修课程,主要包括恶意代码防范、入侵检测、智能卡安全技术、计算机取证等。学生还将参加信息安全综合、专业实践与训练、科技竞赛与训练、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各种实践环节,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特色突出的复合型人才。
本科毕业后,可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就业方向不仅包括信息安全专门领域,也包括计算机、通信等相关领域,适应从事研发、设计和管理等工作。
4.物联网工程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学科,旨在培养系统掌握物联网基本理论,熟练掌握物联网系统设计与集成、物联网软硬件设计与开发、物联网应用技术,了解传感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与信息处理技术基本理论,具有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新能力强等特色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依托“信号与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学科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现代信息科学与网络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数字媒体信息处理”教育部创新团队,具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长江学者、杰青、国家级教学名师等知名教授,教师从事物联网技术与信息处理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工作,承担大量的高水平科研项目,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学生在校期间,除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外,还要学习物联网架构与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无线传感网、无线网络与通信技术、物联网组网技术、RFID原理与应用等专业课程。学生还将参加课程设计、专业实践与训练、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各种实践环节。
优秀毕业生可直接保送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学生可通过全国统考攻读硕士学位;或者出国深造;或选择就业,在物联网相关企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以及其它相关行业,从事物联网工程有关的规划、研究、设计、管理与产品开发工作。
5.生物医学工程(医学信息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医学信息技术)是医学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的交叉学科,是我国21世纪优先发展、重点支持的朝阳学科之一。专业着眼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宽广的医学背景知识的复合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专门人才,毕业生具备从事医学信息处理和现代医疗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能力。
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医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电子工程四大类课程。包括生理与解剖、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数字信号处理、微型计算机原理、医学电子、医学图像处理等。专业依托“信号与信息处理”国家级重点学科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北京市重点学科;拥有先进的实验资源和雄厚的师资力量。突出医学科学、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的交叉,重点培养学生在医学电子、医学影像分析、医学信息处理方面的能力。专业注重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为学生提供IT企业、三甲医院和各种医疗企业的专业实践环境。
学生毕业后可去医院和医疗卫生部门从事医疗设备管理;去医疗企业和IT类电子企业从事产品研发。近年来深造率一直稳定在50%以上,与美国德州大学休斯敦卫生科学研究中心合作办学,具有3+2项目,毕业获得北京交通大学本科和德州大学硕士文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