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A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广、素质高、具备较强的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B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习数学、物理、外语、计算机等课程的基础上,主要学习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城市燃气输配、供热工程、空气调节技术、建筑环境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在长距离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城市燃气输配、供热工程、空气调节技术、建筑环境学等方面受到基本训练,具有从事城市及工业企业燃气输配系统、工业与民用建筑室内环境及暖通空调、建筑热能供应等公共设施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运行调试管理、建筑自动化系统的方案制定、研究及技术开发工作。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数学、物理、化学的坚实基础;
2.掌握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流体输配管网、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城市燃气输配、供热工程、空气调节技术、建筑环境学、现代测试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从事城市及工业企业燃气输配系统、工业与民用建筑室内环境及暖通空调、建筑热能供应等公共设施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管理方面的初步能力;
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了解建筑环境与设备方面的前沿理论和发展动态。
C 培养对象:本科。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D 主干学科:工程热物理。
E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基础外语、大学物理、化学原理、工程力学、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计算机应用基础、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电工电子学、自动控制原理、泵与压缩机、流体输配管网、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城市燃气输配、供热工程、空气调节技术、建筑环境学等。
F 主要实践性教育环节:认识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安排29周。
G 主要专业实践:流体管道输送 、腐蚀与防腐、燃料与燃烧、内燃机测试、制冷与空调、换热器、热工检测与仪表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H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本专业录取的学生,通过在校学习,优秀学生可免试进入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和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同时还可以报考其它相近专业的研究生。
I 四年内毕业人数:30人(2006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