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外务部、学部会同设立游美学务处,附设游美肄业馆,专办派遣学生赴美留学一切事宜。1909-1911年,游美学务处选送三批共180名学生赴美留学,其中包括梅贻琦、胡适、赵元任、竺可桢、胡刚复等。
创办时间
清政府批准将游美肄业馆改名为清华学堂,并订立章程。
清华学堂在清华园开学。
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Tsinghuacollege),归北京政府外交部管辖,面积450余亩,校园建筑体现出“中西文化,荟萃一堂”的特点。学制8年,分中等、高等两科,高等科学生毕业后一般插入美国大学二、三年级。
清华学校正式提出改办完全大学计划,得到外交部的批准。
清华学校设立大学部,“纯以在国内造就今日需用之人材为目的,不为出洋游学之预备”。同年设立国学研究院,尽其始终仅设国学科,世称“国学研究院”。
清华成立了第一个中共地下党支部。
清华学校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由教育部、外交部共管。
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国立清华大学专属教育部管辖。设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
设工学院
面向全国开始招考留美公费生
“七七事变”后,国立清华大学迁到湖南长沙,与国立北京大学、私立南开大学联合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校址为租用的湖南圣经学校。
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西迁至云南昆明。更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梅贻琦在结业典礼上宣布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结束。
在清华园复员并增设农学院,在文、理、法、工学院中分别增设了人类学系、气象学系、法律学系、化学工程学系和建筑工程学系。
清华大学开设辩证唯物论、历史哲学、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等一系列新课。
清华大学开设“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接受捷克、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五个东欧国家的33名留学生进入清华大学学习,这是新中国接受的第一批外国留学生。
京津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筹备委员会成立。将清华大学的文、理、法三学院及燕京大学的文、理、法方面各系并入北京大学...”,由此,清华大学由综合性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全国高校停止招生。
清华大学经中共中央批准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学制三年(连同补习文化课共三年半),共招六届,培养本科毕业生13671人,专科生2682人。
清华大学开办激光、固体物理、物质结构、有机催化四个专业的研究班,共招42人。
恢复高考招生
设立研究生院;成立经济管理学院
复建理学院;建立继续教育学院
成立建筑学院
成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成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成立机械工程学院
复建法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成立土木水利学院;成立公共管理学院
成立医学院、软件学院
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
401医院和402医院并入清华大学成为附属医院(华信医院和玉泉医院)
成立航天航空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
成立生命科学学院
成立环境学院;建校100周年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成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成立人文学院、社会科学学院、材料学院
成立清华大学药学院
成立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
成立清华大学天文系;成立车辆与运载学院
筹建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