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时间
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和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西北工学院(今西北工业大学)、厦门大学、华北大学工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西南工业专科学校(今重庆建筑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的航空院系合并成北京航空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科技大学。
增设飞机设备、航空材料两个系以及航空仪表与自动器、飞机电气设备、特种设备、金相热处理、铸造、压力加工和焊接7个专业。
在国内率先设立导弹类、管理类以及理科与工科相结合的空气动力学等专业。增设了导弹设计、液体火箭发动机、空气动力学、无线电设备、航空工程经济、仪表工艺等专业,成立了当时中国国内航空高等院校惟一的航空工程经济系。开始不同于苏联模式而根据中国航空工业实际需要自行设置新专业,并成立了空气动力学、飞机结构力学及喷气发动机原理3个研究室。
设立解算装置、火箭地面机械与发射装置专业。
北航开展勤工俭学,提倡并实践教学与科研、设计、生产的四结合,开展航空型号研制工作。全校师生在100天内完成“北京一号”轻型旅客机的研制;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北京二号”;研制成功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北京五号”,为中国无人驾驶飞机的发展开了先河。
设立航空非金属材料、腐与表面保护、无线电导航、雷达、遥控遥测、航空原子能发动机设计等新专业,建立了火箭发动机、导弹控制系统等研究室,连同前已建立的空气动力学、飞机结构力学、喷气发动机原理及陀螺仪研究室,形成了进一步开展科研工作的中心。
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北航成为全国第一批16所重点高校之一。
增设航空核动力、航空工艺和工程物理系。
设立飞行器自动控制系。至此,北航已设立了10个系35个专业。
恢复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
恢复研究生招生。
北航按6大类21个专业组织本科生招生,它们是:飞行器设计类,含飞机设计、有翼导弹设计、飞行器高空设备3个专业;航空工程数学力学类,含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力学、航空结构力学与强度2个专业;航空发动机设计类,含航空发动机设计、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2个专业;航空材料及机械制造工程类,含航空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航空非金属材料及成形工艺、金属腐蚀与防护、航空焊接、飞行器制造工程5个专业;航空自动控制类,含航空陀螺仪表与惯性导航、航空仪表与传感器、航空液压气压附件、航空电机电器、飞行器自动控制5个专业;航空电子及计算技术类,含遥控遥测、电子计算机、雷达与导航、微波技术4个专业。
成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恢复制造工程系的建制。
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北京航空学院改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成为国家八五期间全国14所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
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首批获准试办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成为学校航空航天特色和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标志。
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学校。
成为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成为国家“珠峰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院校之一。
首批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
入选首批“2011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被北京市教委认定为首批北京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成为首批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
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北航与空军军医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首批入选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
成为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创始成员、理事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