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
此项开通VIP专属功能,开通VIP后才可使用!
----------------- 开通后可解锁25+专属功能 -----------------
AI填报
招生要点解析
智能选科
分数线
更多功能
此功能需要购买一对一填报服务后,方可使用!

----------------- 开通后可解锁29+专属功能 -----------------
AI填报
招生要点解析
智能选科
分数线
更多功能
教育部2111
  • 北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0号
  • 特殊招生: 艺术特长生 高水平运动员
  • 招生批次:本科提前批,本科普通批
  • 电话:010-64492178

教科研优势

重点实验室

 重点学科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本院咨询电话:( 010) 64493301 64493302 64493302 (FAX)

加入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的行列,你将站在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是一所在海内外享有广泛声誉的学院,拥有一套完整先进的本科、硕士、博士课程体系,一支高水准、高学历的师资队伍,具有明确的学术目标,先进的科研教学手段以及广泛的国际联系。近年来,在教育部和专业评估机构全国重点学科评比中,学院的国际贸易学学科点均被评为全国应用经济学领域的第一名,国际贸易学也是我国高校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目前,学院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拥有经济学学士、硕士 和 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本科目前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经济学(国际运输与物流方向)三个主干专业。此外,学院每年在一年级本科生中选拔一批优秀学生,进入经济学荣誉学士实验班学习。荣誉学士学位制度( Honors Program )是发达国家本科教育中一种比较成熟的培养优秀人才的学位教育制度,现已在西方高校中得到较普遍的推行。借鉴国际成熟先进的荣誉学士学位制度,总结国内高校的成功经验及不足,根据我院优秀生源和师资队伍所提供的基础条件,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自 2005 年起设立经济学荣誉学士学位实验班制度。该制度选拔学术潜质高的本科生单独编班,通过难度较高的课程训练,主副专业的学习,课上课下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学术活动,在导师指导下,发掘学生的学术潜质,引领学生进入学术前沿,为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或创造性地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培养过程中,我院还将通过与欧洲、日本、美国、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著名大学经济学学生的互换以及其他交流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构建并运用适合我国经济学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培养新一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术型专门人才。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制四年、经济学学士): 本专业是与大学有同样悠久历史的最具竞争力的专业之一。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化经营技能的专业人才,培养学生从事国际贸易及国际化经营管理活动、相关政策研究所需的基本技能。为迎接国际市场竞争的挑战,学生应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熟练的外语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基本理论框架,并能联系实际,精通国际贸易经营中的操作技巧。为此,学生通过听课、课堂讨论、参加研讨会及实践活动、考试、撰写论文、利用图书馆和现代化信息传播技术等多种途径来获取这些技能。主要课程: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跨国公司、电子商务、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国际营销学、国际商法、西方经济学原理、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

◇ 金融学专业(学制四年、经济学学士): 源自 1956年创立的国际金融专业,它是传统优势与现代金融技能相结合的强势专业,培养适应全球金融一体化的金融专业人才,使学生掌握具备扎实的外语、计算机、数量方法、经济学及财会学基础,熟练掌握金融市场业务、银行管理和投资分析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以迎接不断变化和日益复杂金融市场的挑战。主要课程:国际金融、财务会计、投资分析、商业银行管理、金融衍生市场、金融时间序列模型、公司金融战略、经济学原理、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

◇ 经济学专业(国际运输与物流方向)(学制四年、经济学学士): 体现传统国际服务贸易与现代商业模式相结合的专业,本专业培养国际运输与现代物流管理的专业人才,使学生掌握国际运输的基本理论框架、操作技能和先进物流系统管理技术,获取从事物流运输、物流产业经营和大型企业集团物流规划的专门技能。主要课程:运输经济学、国际运输与物流管理、国际海上运输、国际陆空运输、海上保险、采购学原理、仓储管理、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经济学原理、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


国 际 商 学 院

本院咨询电话:( 010)64493501 64493508 64493412

国际化人才的基地,卓越企业家的摇篮

工商管理类专业 ( 包括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五个子专业 ) :    学院现设管理学系、会计学系、营销学系、统计学系四个教学机构。现有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两个培养层次。本科教育开设工商管理、会计学(含 ACCA 和 CGA 两个方向)、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 5 个专业。各专业核心课程均使用美国著名商学院的英文原版教材,由教授、专家采用英语或双语教学。本科生入学不分专业,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根据个人志愿,参考学习成绩在工商管理学科内选择专业,具体专业介绍如下:

工商管理专业 (学制四年、管理学学士)

工商管理专业(学制四年、管理学学士): 工商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意识,具备从事跨国企业运作管理及其他涉外经济活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专业始终秉承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基本教育思想,确保向学生传授一个兼容性、开放性的管理知识体系—包括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会计学、财务管理、法律及人文社会科学等相关知识;确保为严肃求学的年轻学生搭建一个由“教授、专家、企业家和公共政策机构”共享知识的学习平台,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取具有价值领先性和学科前沿性的知识,了解和熟悉全球化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全部核心课程采用国际知名商学院英文原版教材,采用英语或双语教学。主要课程包括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国际企业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国际营销学、国际金融、公司理财、财务会计等。

工商管理专业(兰斯项目)(学制“ 2 + 3 ”,中法管理学学士双学位) :是对外经贸大学与法国兰斯管理学院共同培养的 “2 + 3” 双学位学生,旨在培养具备国际化管理视野和创新意识、具备从事跨国企业运作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本项目采用“ 2+3 ”的培养模式,其中第一、二学年在本校学习,课程设置主要是法语强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基础各类课程的必修部分、管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第三年至第五年在法国兰斯管理学院学习。其中,第三年主修法语和法国文化等基础课程,第四至五年为专业学习阶段,主要课程包括:国际经济学、国际营销、公司理财、国际金融、审计学、欧洲环境下的企业经营、商业伦理、信息技术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等专业课程。其中在兰斯管理学院的第四学期(半年)参加企业实习。

学生完成五年学习,达到了两校要求并获得相应学分后,将同时获得以下学位:兰斯管理学院的高级欧洲管理学学士学位,即 CESEM (Diplôme d'Etudes Sup é rieures Europ é ennes de Management) ; 对外经贸大学管理学毕业证书; 中国教育部颁发的管理学学士学位证书。除交正常学费以外,该项目须另交项目费用, 2005 年该项目费用为 82 000 元。

会计学专业 (学制四年、管理学学士):

会计学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财务管理、会计、金融以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创新能力,并能在企事业单位中从事财务管理、会计等方面工作以及从事财务管理领域的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专业主要课程包括经济学原理、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与管理会计、公司财务管理、审计学、高级财务会计、管理学原理、国际财务管理、国际企业管理等。

会计学专业( ACCA 、 CGA 方向): ACCA 方向旨在培养具有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 ACCA )资格的国际性会计、财务管理方向的高级专业人才。 CGA 方向旨在培养具有加拿大注册会计师( CGA )资格的国际性的会计、财务管理高级专业人才。 ACCA 方向全面引入国际最新财务管理、会计、审计和信息系统等课程,核心课程 14 门。 ACCA 考试全部通过,学生获得 ACCA 全科合格证书,获得学士学位并具有两年工作经验后,可获得 ACCA 资格。优秀学生还可在大学三年级时申请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的荣誉理学学士学位,并根据中英两国政府的协议,可直接申请参加中 国 博士生入学考试。 CGA 方向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与国际接轨的专业特色,教学计划具有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特点, CGA 核心课程 14 门,其中 9 门必修课程、 5 门选修课程。 CGA 考试全部通过,学生可获得 CGA 毕业证书,在获得学士学位并具有两年工作经验后,可获得 CGA 资格。

◇ 市场营销专业 (学制四年、管理学学士):

市场营销专业旨在培养道德高尚、身体健康、知识丰富、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技能,适合在各类企业从事营销及国际营销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专业通过教学和其他活动着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掌握定性和定量决策的方法等),以帮助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营销调研、策划和实施市场开拓项目的任务。为培养国际营销人才,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中、英文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专业所开设的营销类课程都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在多数情况下课堂使用中、英文双语教学。除设有经济学、企业管理以及国际商务等方面的相关课程之外,市场营销专业的主要课程为:营销学原理、营销管理、营销调研、国际营销学、分销策略、消费者行为、企业间营销等。

财务管理专业 (学制四年、管理学学士)

财务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会计、审计、财务以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创新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方面工作以及从事会计领域的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对政治、历史和文化等方面有较深刻的了解;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数量方法、经济学、企业管理学和会计学基础;熟悉我国财务管理、会计的有关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惯例与准则;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及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有经济学原理、财务会计、管理学原理、证券投资分析、投资银行业务、营销学原理、管理会计、公司理财、国际财务管理等。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学制四年、管理学学士)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具备综合管理素质和能力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在坚实、广博的管理教育基础上,突出培养学生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综合管理素质与能力。既注重培养学生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基本理论,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具备很强的职业适应性。专业要求学生应能掌握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人员选聘、绩效考核与管理、薪酬设计等常用技术,具备较强的专业文献查阅能力和基本的科研素质。专业核心课程均使用美国优秀英文原版教材,采用全英文或双语教学。专业主要课程包括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财务会计、营销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培训与开发、工作分析与设计、绩效与薪酬管理等。

金融学院

本院咨询电话:( 010)64495059 64495052 64495066 64495047

新一代银行家的摇篮

金融学院本科设有金融学和金融工程学两个专业,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有金融学专业硕士、博士培养点,下设货币经济学、金融经济学、金融组织学和金融工程学等四个研究方向。

金融学专业 (学制四年、经济学学士)

该专业是北京市重点学科,金融学专业本科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广阔的国际视野,综合素质优良,富有创新和进取精神,身心健康,诚信守法,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级金融应用人才,开设主要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银行管理学、国际金融学、金融市场学、投资学、金融工程学基础、财政学、管理学原理、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银行风险管理、投资银行学概论、国际信贷与国际结算、金融衍生工具等,另有 20 门左右的专业课程供学生选择。

 

金融工程学专业(学制四年、经济学学士):

该专业本科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基础、掌握数理计量、系统工程及信息技术等现代高科技知识,综合素质优良,具有国际跨文化交流能力,富有创新和进取精神,身心健康,诚信守法,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金融技术人才。开设主要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金融工程概论、金融经济学导论、应用随机过程、公司理财、金融衍生工具、金融市场学、国际金融学、动态经济学基础、金融风险定量分析、金融工程应用分析、固定收益证券分析、权益投资分析、金融计量、金融计算、运筹学、金融时间序列分析等,另有 20 门左右的专业课程供学生选择。

 

法学院

本院咨询电话:( 010)64493705 64493701

在这里你将成为: 成功的商务律师、优秀的人民法官、杰出的法律工作者

 

法学专业(国际经济法方向)(学制四年、法学学士)

我校法学专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旨在培养全面掌握法学专业基础知识,特别要掌握国际经济法方面的基本知识;同时要掌握国际经济贸易基础理论知识与实务,并能熟练掌握英语,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国内外法律问题能力的法律人才。学生在校通过严格系统的专业学习,基本达到能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经贸业务,精通法律专业知识,成为复合型法律专门人才。

法学专业注重在教学、实践和科研三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教学中强调为学生在学校和社会治理与实践、知识与能力之间架起桥梁。在主要课程中提倡案例教学、双语教学和师生互动式教学,强调能力的培养和专业性格的塑造,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 14 门核心课程,以及公司法、证券法、票据法、保险法、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金融法、外国合同法等 40 多门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

外语学院

本院咨询电话: (010)64493211 64493101

加入外语学院,在未来的“地球村”大展宏图

法语专业 ( 经贸 ) 、意大利语专业 ( 经贸 ) 、日语专业 ( 经贸 ) 、朝 ( 韩 ) 语专业 ( 经贸 ) 、西班牙语专业 ( 经贸 ) 、俄语专业 ( 经贸 ) 、阿拉伯语专业 ( 经贸 ) ( 学制四年、文学学士 ) :

本院各专业均创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有较强的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在国内外语界享有盛誉。各专业学生在历次全国高校考试、竞赛中名列前茅。各专业现有教学经验 丰富的 教授、副教授及硕士生导师多名。各专业著有多部学术专著、译著,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各专业主干学科:经贸专业知识和外语语言文学文化知识。各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基础外语、外语精读、文学选读、翻译理论与实践、经贸文选、经贸应用文、修辞与写作、报刊选读、谈判与口译、视听说、语法、各国概况等。

各专业研究生现设有外语语言、文学、文化、经济、翻译和区域国别研究等六个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专业知识、能够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并能胜任涉外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与研究型人才。

保险系

本系咨询电话: (010)64495040 64493604 (FAX)

——培养国际化风险管理与保险专业人才的摇篮

保险专业 (学制四年、经济学学士):

通过四年的专业培养,要求学生达到较高的英语水平,具有扎实的法律基础和数理基础,掌握风险管理 保险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和方法,了解经济、贸易、金融、法律、管理等相关知识,熟练计算机操作技能,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能力。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风险管理与保险、财产与责任保险、人寿与健康保险、年金、海上保险、再保险、保险精算学、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等专业课程,以及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商法、会计学原理、应用统计学、英语、数学、计算机应用等课程。

 

中 德 学 院
本院咨询电话: (010)64493902 64495761

领略德意志风采,神游其丰硕之历史文化,搭乘欧洲经济快车

 

德语专业 (学制四年、文学学士):

中德学院本科培养目标是:精通德语、熟悉外经贸知识、具备商务应用能力、素质全面的德语复合型人才。本科学生在基础阶段必须掌握德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在专业阶段应当广泛熟悉德国及欧盟的国情,通晓德国文化和历史,掌握德国经济和贸易体制基本知识。本科生在毕业时应达到轻松阅读德语专业文献,口语流利,能拥有独立从事一般外经贸工作的能力,并能熟练运用第二外语。

 

信息学院

本院咨询电话:( 010)64495029 64495151 64492306

——科技为帆,管理作舟,培养信息时代的精英人才

电子商务专业(学制四年、管理学学士):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经济贸易、管理理论基础和较高的外语水平,掌握电子商务理论和技术,从事电子商务应用和管理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要求掌握经济、贸易、金融、管理等方面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电子商务应用技术和国际商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均达到较高水平。本专业主要课程有: 英语 、 高等数学 、 管理学原理 、 经济学原理 、货币银行学、数据库系统、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与 ERP 、电子银行系统、系统分析与设计、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等。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制四年、管理学学士):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经济管理理论基础和较高外语水平,掌握现代经济信息管理技术和方法,能够从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管理工作,具有国际化竞争能力的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要求 掌握经济管理等方面基本理论和方法,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具备组织、分析与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均达到较高水平。本专业主要课程有:英语 、 高等数学 、 管理学原理 、 经济学原理 、 财务管理 、高级 程序设计语言 、 数据库原理 、 信息管理概论 、 Java 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 数据结构 、 经营管理中的决策方法 、 系统分析与设计等。

公共管理学院
——培养涉外经济领域政府公务员和外向型企业高级行政管理人员的摇篮

行政管理专业 (学制四年、管理学学士): 行政管理专业下设涉外行政管理、涉外经济事务管理、海关管理、质量控制与检验检疫管理四个方向。考生在报考行政管理专业时,不需确定方向。在入校第二学年上学期根据个人意愿和学习成绩划分方向。具体方向介绍如下:

行政管理专业(涉外行政管理方向) : 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从事政府机关管理、社会组织与社区管理、企业行政管理以及政策研究、管理咨询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娴熟的英语运用能力,较强的科研能力及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并能运用多种管理技术和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进行各级政府及涉外企业的行政管理、公共决策和公共策划。主要专业课程:政治学、公共管理学、行政法学、公共政策、公共部门决策分析、涉外行政管理、管理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

行政管理专业(涉外经济事务管理方向) : 旨在培养既通晓海关通关业务,又熟悉检验检疫法规和流程的外经贸管理人才。学生需要掌握国际贸易理论和我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掌握有关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法律基本知识,熟悉有关国际惯例和公约,具有签订和履行对外贸易合同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该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是中外企事业单位,贸易公司和与对外贸易相关的管理部门等。主要专业课程: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管理学、 涉外行政法、公共管理方法和技术、国际组织与国际贸易协定、质量管理与国际贸易、海关管理与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政策与管理等 。

行政管理专业(海关管理方向) : 旨在培养掌握海关管理方针政策、法律制度、关税理论、商品归类等专业知识,为海关依法行政,为国把关的专业管理人才。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能熟练运用英语处理涉外业务,进行国际交流活动;通晓经济贸易理论,系统掌握管理学、法学、计算机、会计、审计等知识;掌握海关对进出口货物及物品的监管、验估征税、海关稽查、海关统计的基本技能。主要专业课程:公共经济学、公共管理学、海关行政法、海关监管实务、海关商品学、关税理论与关税制度、协调制度归类、海关稽查等。

行政管理专业(质量控制与检验检疫管理方向) : 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从事质量控制与检验检疫管理的专业人才。学生不仅可以在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从事知识产权,技术贸易壁垒、卫生安全、标准化以及认证的管理工作,还能够在企业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娴熟的英语运用能力,较强的科研能力及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并能运用多种管理技术和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进行各级政府及涉外企业的行政管理、公共决策和公共策划。主要专业课程: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管理学、 全面质量管理与应用、相关国际公约与中国质检制度、技术标准的经济分析、国际贸易政策与管理、质检法规与行政管理等 。

 

英 语 学 院
本院咨询电话:(010)64492057 64492039

——走向世界的起点

◇ 英语专业 (学制四年,文学学士):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掌握宽广的国际商务基础理论 , 熟悉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及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方针政策;了解中西方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和相关法规;具有较高的汉语写作技能;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 , 懂得获取学术信息的科学方法;初步具备独立从事英语研究的能力,能用英语从事国际商务、翻译和经济新闻报道的专门人才。

英语学院的专业培养方向有:商务英语、翻译(口译、笔译)和英语经济新闻报道。本科二年级开始,学生可以选择专业方向。届时,学院的专家小组会根据学生的学业情况、学生特长、本人志愿和发展潜力等标准逐个帮助学生认真选择方向。主要专业课程有:西方经贸文章选读、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谈判技巧、高级商务英语视听说、工商导论、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营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交替口译、同声传译、欧洲文化、美国文化、英美文学、散文分析、英语公众演讲、新闻理论、英语新闻报道、经济新闻分析、新闻采编、英语论文写作、西方经贸文章选读等。

中国语言文学系

本系咨询电话:( 010 ) 64493801

—— 挺立潮头,培养跨文化交流国际型人才

 

汉语言文学专业( 跨文化交流方向) (学制四年、文学学士): 本专业以培养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良好的人文素质和扎实的汉语言基本功为基础,同时依托对外经贸大学的传统优势,突出开放型、国际化特色,加强英语文学和英汉翻译课程,并保证一定数量的经管类课程,从而使学生具有较高的中英文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成为热诚传播中国文化,胜任国际经贸文化交流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中文毕业生将主要在与经贸、金融有关的领域从事管理、文秘、教育、编辑、翻译、文化交流等工作,并应具备攻读更高学位的能力与素质。本专业主要课程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批评、写作与演讲、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献导论、中外文学交流专题、比较文学、英汉翻译与编译等 40 余门专业和基础课程。

 

 

高等职业教育学院

本院咨询电话:( 010)64495180 64495078(FAX)

职业生涯成功的起点

金融管理与实务(学制三年,高职) 本专业包括保险、证券、会计方向。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的经济金融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基本工具,通过重点开设针对金融机构业务的实务课程和以岗前培训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使学生获得参加实际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技能,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能够从事金融领域基本工作的实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大学英语、政治经济学、高等数学、宏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税收理论与实务、银行会计、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证券投资分析、证券交易、保险经营管理、风险管理等。

从业方向 可从事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基本业务岗位的工作。

本专业2006年仅在北京单考单招中招生

 

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现有专职教师650余人,其中教授120余人,副教授290余人,外籍教师30余人,90%以上的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学校还聘请国内外著名大学的150余名教授专家作为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相当一部分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在本学科领域享有较高学术声誉,中青年教师中有许多人被评为部省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或入选国家级各类学术人才培养工程,具有全外语教学或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比例在国内高校中处于前列,基本上满足了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办成一所面向国际、世界知名、规模适度,经济、管理、法律和外语等主要学科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多科性大学的师资要求。

部分知名教授简介: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王林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联合国跨国公司顾问,曾历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务处处长,副校长等职,是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1991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长期从事世界市场行情、国际贸易理论、西方国际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是国际贸易学科的带头人和国际经济合作专业的创建者。主要为研究生、师资班和本科高年级授课。出版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与实务》(英文版)、《中国对外经济关系》、《英汉国际贸易与金融辞典》(合编)、《中国大百科全书·世界经济》卷中“国际贸易”分支(编纂和撰写);发表的学术论文有《国际分工与我国对外经济关系》(获孙治方经济学论文奖)、《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关于李嘉图比较成本说的评价问题》、《渥林贸易理论述评》、《朱德国际经济理论述评》、《试论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地位和作用》(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薛荣久,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知名学者,世界贸易组织问题专家。曾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西方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国家社科研究基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WTO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并被聘为南开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兼职教授。2003年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奖”。
    长期致力于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世界贸易组织问题的研究,著述颇丰。主要有:《国际贸易》(主编,曾获1987年北京市优秀科研成果奖)、《西方经济学家国际贸易学说介评》、《国际贸易基础》、《国际贸易问题政策与措施》、《国际贸易基础知识》、《走上国际市场》、《关税贸易总协定的性质与任务》、《经贸组织与中国大经贸发展》(专著,获1997年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和《跨世纪国际经贸规范丛书》和《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系列丛书等。在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林桂军,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曼彻斯特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意大利Bocconi大学、芬兰土尔库工商经济学院访问教授。现任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国际贸易硕士学位(在职)委员会主任。学术专长为:国际货币理论与政策、中国外汇体制。
    白树强,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被评为校级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北京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跨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人选。
    为本科生开设《宏微观经济学》、《海关估价》、《国际经贸文章选读》等课程,为研究生开设《经济学》、《产业组织》等课程。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及世界贸易组织,并出版和公开发表专著和论文多篇(部)。先后参加了亚洲开发银行、海关法制技术援助项目、“原产地规则研究项目”、“WTO 在跨世纪国际经贸关系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和"21世纪世界经济与贸易发展前景与我国对策"等科研项目。
    石玉川,教授。兼任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管理与规则》、《国际经济合作》等课程。主要著作有《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方式》等。先后在《国际贸易问题》、《国际经贸消息》、《国际商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桑百川,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专长:中国经济,国有企业改革,外资政策,区域经济。
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国经济问题专题》、《中国经济概论》、《政治经济学》等课程并编写了《中国市场经济理论研究》、《发展经济学》等重点教材。近三年在国内外报刊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编1部、合著3部;有多篇论文和著作获外经贸优秀研究成果著作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等奖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外经贸部等机构的研究课题多项。
    郭 飞,教授。北京高校首批(青年)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中青年社会经济系统工程学会理事。
    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政治经济学原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国经济概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国际投资与跨国并购。独立承担国家、部委和高校的科研课题多项。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重要报刊上发表科研论文110余篇,其中有30余篇被《新华文摘》或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公开出版《中国经济改革若干问题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改革新思考》和《苏联演变与经济改革研究》等专著和教材18部。先后独立获得中国发展与西部开发社科研究成果一等奖、全国劳动、工资、社会保险优秀论文(1985—1994年)三等奖、全国中青年学者和企业家改革开放十五年优秀论文奖、北京高校政治经济学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5次)等科研与教学奖励20余项。
    刘树林,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系统研究所博士后。专长:数理经济学,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方法,招/投标与拍卖。
    科研成果"重大科技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多目标、多专家社会选择管理系统分析理论与应用"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奖项。有数十篇论文在"IMA Journal of Mathematics Applied in Business and Industry"和《管理科学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其中有2篇学术论文被SCI收录,有4篇学术论文被EI收录,2篇论文被美国数学评论收录。曾在美国奥斯丁德克萨斯大学商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
    奉立城,教授,华盛顿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专长:金融经济学,投资分析。曾荣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2003年度"十佳教师"奖。
金融学院
    刘 亚,经济学博士,教授。北京市青年学科带头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
    主要讲授的课程有:"国际金融学"、"国际金融市场"、"外汇与外债管理"、"国际收支与汇率理论"、"现代西方金融制度"和"金融风险管理"。主要研究领域是:国际收支研究、汇率研究、国际金融市场研究、国际金融风险管理研究和中外金融制度比较研究。目前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学术专著2部,主编和参编教材、专著13部。其中,参编的《比较银行学》教材获第二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专著《国际金融风险论》获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吴 军,经济学博士,教授。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理事,北京市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吴军教授长期从事金融学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学术研究领域包括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金融体制改革、金融风险及防范、金融监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外汇储备管理等。曾成功地主持完成过多项部(行)级科研课题,包括中国人民银行的《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操作与实施》、《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与协调》等重点研究课题,出版专著3部,主编教材6部,在《经济学动态》、《金融研究》、《金融科学》等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邱兆祥,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兼任西南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金融发展研究所所长、北京开达经济学家咨询中心常任理事、北京银信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等。长期从事经济金融理论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撰写了数量颇多的学术论著,曾在全国性刊物发表200多篇论文,出版专著20余部,尤其是对马克思的货币理论研究颇有建树,出版的《马克思的货币、信用和银行理论》是国内第一本系统探讨马克思货币理论问题的专著。曾多次获中国图书奖(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现担任《金融与保险》、《证券导刊》、《现代商业银行》和《地方金融》等多家有影响刊物的高级学术顾问。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贾怀勤,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党委副书记。
主讲应用统计、管理数量方法、商务调研方法、经贸统计、经济预测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的定量分析、市场调研,研究课题围绕统计和定量分析方法在经济贸易和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涉及对外贸易统计制度与方法,国际贸易统计数据的比较,市场调研,财务管理等跨学科领域,对中美贸易平衡问题有深入研究。
    专著《对外经济贸易统计概论》获外经贸部优秀研究成果中青年奖(1992年);教学研究综合项目《创设应用统计新型课程》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3年);《经贸统计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7年);《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原产地统计》获安子介国际贸易优秀论文一等奖(1998年)。发表《中美经香港转口贸易实证分析》、《外国在华直接投资行为方面若干问题》和《CAI在MBA教育中的应用》等论文数十篇。
    徐子健,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兼任学校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研修学院院长、《国际贸易问题》杂志主编。是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北京市跨世纪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人选,兼任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委员,全国外经贸研究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评委会副主任,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管理学、国际企业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跨文化管理等课程,指导研究生逾百名。曾在美国、意大利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数所大学短期讲学。
主要研究领域是跨国经营理论与实务以及一般管理理论。公开出版《管理学》、《国际企业管理》、《国际营销学》、《国际营销中的文化因素》、《国际经营导论》、《企业管理原理》、《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五十年》等学术著作近30部,译著2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合作或独立完成的各类研究项目10余个,并曾为若干中外企业提供咨询。
    马春光,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为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毕业于美国旧金山大学,获硕士学位,曾任我校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在我国国际化经营方面颇有研究。多次应邀赴美国哈佛商学院、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讲授企业管理课程。代表性作品有《国际企业管理》(专著)、《企业国际化经营与管理》(专著)。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林汉川,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企业理论与制度、中小企业发展机制与政策、国有企业改革等。已主持国家级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5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70多篇,出版著作20多部。代表性成果有:《外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比较研究》、《国有企业改革问题探索》、《WTO与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研究》、《中国中小企业改制模式比较研究》、《中小企业发展的国别比较研究》、《中国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中小企业发展与创新》等。
    余恕莲,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注册会计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先后为本科生讲授西方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国际会计,会计学原理等课程。先后为研究生讲授"高级财务会计","财务会计","比较会计"和"管理会计"。为工商管理硕士讲授"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研究方向:国际会计,企业兼并与合并财务报表, 管理会计与成本管理等。主要科研成果有《三维成本概念和成本管理的三个立足点》,《会计准则与市场经济体制》,《合并报表会计方法的理论结构》,《西方财务会计》,《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
    张新民,博士,教授。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理论的创立者,资深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FCCA)。现任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兼任中国会计学会理事、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常务理事等学术职务。
主要研究领域为会计学理论与实务、企业财务管理、企业财务分析——质量分析与管理透视、资产管理研究等。主讲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入世与财务管理变革、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企业财务分析--质量分析与管理透视、资产质量分析与管理等课程。公开出版了《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理论研究》、《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企业财务分析》、《中国会计热点问题》、《会计学原理》、《税务会计》、《中级会计英语》等学术专著和教材,并主译了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协会著作《高级会计实务》,在《会计研究》、《财务与会计》等专业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张建平,博士,教授。现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北京市会计学会理事。曾荣获获首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 "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优秀青年教师奖"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十佳教师"奖等。
曾作为高级顾问,为公司和政府提供财务分析、战略决策、投融资决策、资本预算、企业价值评估等服务。出版著作主要有:主编《当代会计与财务管理最新大辞典》、专著《跨国经营的财务管理》、主编《怎样开拓中国大陆市场》、译著《英国公认会计师协会教材·公司财务管理》;此外还发表科研论文二十多篇。
法学院
    沈达明,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36年入法国巴黎大学法学研究院攻读法学,1939年获法国法学博士学位。先后在重庆朝阳学院法律系、国立安徽大学、上海震旦大学任副教授、教授。调到北京对外开放贸易学院后,长期从事法语和国际经济法教学及科学研究工作,并多次到国外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活动。1991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现为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顾问、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法学组成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副主席、国际法学会理事、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条法司顾问、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法律顾问,是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法学家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法学科创建人之一。
    精通英语、法语,曾参加《毛泽东选集》法文版的翻译和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法律文件法文本的审定工作。主要著作有《英美银行业务法》、《德意志法上的法律行为》等,合著有《工业产权与技术转让》、《国际融资的法律与实务》、《国际贸易仲裁中心--瑞典的法律与仲裁》、主编(合著)的《国际贸易法》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和司法部优胜教材奖,被列为全国法律学科适用教材;《国际商法》获对外经济贸易部优秀教材一等奖。
    沈四宝,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评议组成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并分别在北京、上海、深圳及英国伦敦粮食饲料贸易协会(GARFTA)等仲裁机构任仲裁员。
    曾多次前往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进修和讲学,并参与我国公司法及有关公司法规的立法和咨询工作。主要科研成果有:《美国标准公司法》、《西方国家公司法概论》、《国际投资法》、《涉外经济法教程》、《股份制企业组建和运作》,并在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有50多篇专业论文。主要译著有:“美国标准公司法”、“西方国家公司法概论” (修订版)、“国际投资法”、“中国涉外经贸法”(第二版)及“国际商法简编”等。为1999-2000年度富布莱特高级研究学者。
    王 军,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法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国际私法研究会理事,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北京、厦门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主要学术成果有《国际商事合同的法律适用》、《美国合同法》、《美国法律史》、《美国合同法案例选评》、《国际私法案例教程》、《国际商法论丛》。在美国Loyola Law Review、《国际商法论丛》等刊物上发表Punitive and Compensatory Contract Damages:A Comparative Study of UCC, Chinese, and International Law、"评我国新合同法上合同转让的原则"等学术论文数十篇。
    高西庆,法学博士,教授。北京、洛杉矶、香港及斯德哥尔摩等地仲裁机构仲裁员,美国杜克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曾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现任中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
    1988年回国后在对外经贸大学法律系任教,并参与创建中国证券市场的工作。曾任中国证监会首席律师、发行部主任及发行审核委员会主持人,主持起草了大量有关中国证券的法规,主持参与了中国证监会与香港、美国、日本等证监管理部门的有关法律问题谈判,主持审核了数百家股份公司的发行上市申请。创建了海问律师事务所和海问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在中外一些主要杂志上发表过文章多篇,论述涉及反托拉斯法、投资法、金融、证券法、公司法、政治及法律哲学思想等方面。目前讲授比较证券法、民事侵权行为法、证据法及投资法等课程。
    丁 丁,博士,教授。法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国际法学会会员、北京市法学会国际法学会理事等学术职务。先后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大学法学院、德国马普外国司法与国际私法研究所、瑞士比较法研究所、国际统一司法协会等研究机构进修。
    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国际商法、国际经济法、公司投资法等课程。著有《中国涉外经贸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统一法运动评介》"CHINA and CISG:Theory and Practice"等著作;用中英文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石静霞,教授。199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获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跨国破产的法律问题研究》获"全国100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现为中国企业破产与重整法起草小组成员,政法大学破产法与企业重组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经济法学会理事。
    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世界贸易组织法》、《跨国公司法》、《国际私法等课程》,教学效果良好。主要研究领域是跨界破产和国际服务贸易的法律问题。在"INSOL International Insolvency Review","Australian Journal of Corporate Law",《中国法学》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英文学术论文10多篇,出版专著2部,参编教材多部。代表性著作有Chinese Cross-Border Insolvency: Current Issues and Future Developments; Recent Developments in Chinese Cross-Border Insolvencies、"用尽当地救济规则与国际争议投资的解决"等。
信息学院
    陈 进,工学博士、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院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电子商务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信用卡》杂志编委会委员、《金融科学》杂志编委会委员,中国人民银行"网上银行发展与监管工作组"专家,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外贸部电子商务与信息化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电子货币、金融电子化研究、计算机辅助金融分析与评估、金融计算机网络系统等。先后主讲课程十余门,完成研究课题与工程建设三十多项,出版编著《电子商务与金融安全》、《电子商务战略》、《网络营销管理实务》、《计算机应用系统》等数部,发表 "国际互联网络带动的金融投资服务"、"电子商务中的安全电子交易系统"、"电子货币工程发展战略"、"电子商务时代的电子货币管理"、"金融支付、清算与结算系统的发展"等论文九十余篇。
    席宁华,教授。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数据库、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成果“经济指标和人员业绩‘写实管理法’”获外经贸部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国家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
    陈恭和,教授。美国国际管理研究生院MBA。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程序设计、系统开发与实施、电子商务等课程。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和系统开发。
英语学院
    陈准民,教授。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
教学研究领域涵括经贸英语、经济管理和计算机应用,开设经贸英语口语、对外经贸信函、工商导论、《工商教育中的教学法》《互联网和经贸英语》等课程。独立编写并出版了《实用经贸英语口语》、《英语生意经》、《模拟期货贸易》等教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如英国的"Simulation/Games for Learning"上发表了Learning Management English through Computer Simulation等科研论文多篇。曾制定并推行了多项改进教学管理的措施,独立研制开发了《教学调度系统》、《教师评价系统》等多套计算机辅助教学管理软件。
    李 平,教授。现任对外经贸大学英语学院院长,对外经贸大学语言文学文化研究所所长。学术专长为跨文化研究,尤其是美国文化、中美文化比较研究等。主要科研成果有《国际商务应用文写作》、《小城故事》、《平托夫人集》、《当代学术入门文学理论》等译著。
    王关富,教授。现任对外经贸大学英语学院副院长、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商务英语研究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曾是对外经贸大学英语学科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学术专长为商务英语研究、国际企业管理。主要科研成果有:国家教育部"十五"教材规划商务英语系列教材《商务英语阅读》和《国际经济导论》等。
    蒋显璟,博士,教授。现任英语学院语言文学系主任。学术专长为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文学研究以及英国诗歌等。主要科研成果有《生命哲学与诗歌》、《试论新批评》、《试论中诗英译的几个层面》、《解剖与解剖》、《弗莱对圣经的神话结构主义解读》等论文以及译著多部,如《简朴生活》、《双重火焰》、《未来时速》等。
    黄 豪,博士,教授。1999 年8 月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获博士学位。主要学术领域为语言学、现代英语。
外 语 学 院
    杨言洪,教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现任本校外语学院院长,区域国别研究所所长,中国中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1979年毕业于北京对外贸易学院阿语专业;后赴苏丹进修。代表性科研成果:主编《阿汉成语谚语辞典》获北京市社科二等奖;翻译《一千零一夜》等文学作品百余万字;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论文20余篇。
    李爱文,教授。市级学科带头人。现任外语学院副院长,区域国别研究所副所长,《日语学习与研究》杂志主编,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经济,研究成果主要有《日本企业论》、《现代中国的企业经营》、《管理学与现代社会》等译著和《日汉贸易详解辞典》(编著)、《日本企业的效率与问题》(论文)、《现代中国的企业征税及其问题》(论文)等。
    朱 凯,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现任外语学院副院长,中国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教学研究会理事,是世界民族学会和北京作家协会的会员。目前从事西班牙-拉美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学研究,曾多次赴西语国家参加学术考察活动。出版发表专著、译著多部,发表论文近20篇。
中 德 学 院
    王正富,教授。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曾荣获 "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独立撰写、主编和参编的著作、教材共10余部,代表性著作有《外贸德语会话》、《德汉经济贸易字典》、《德汉袖珍字典》、《废墟上崛起的德国》、《中德经济合作导论》等。先后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等10余篇。熟悉经济管理和企业运作机制,特别是对"目标管理及规划体系"有深入研究和丰富实践经验,曾参与国内、外众多企业改制、改组方案的策划、咨询和组织工作。担任中国国际贸易协会理事、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产企业董事长等社会职务。
    李伯杰,教授。曾被评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为本科生、研究生和强化德语班开设过多种课程。致力于德国浪漫派文学和德国文化史的研究,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的德国浪漫派文学研究中的一些空白。发表关于德国文学、美学、哲学、文化的译文、译著共计93万余字,其中论文《诗与哲学的综合》于1990年获我国德语文学研究的最高奖项"冯至德语文学研究奖"。即将出版专著《德国文化史》。
人文与行政学院
    郑俊田,教授。现为人文与行政学院院长,兼任中国海关学会常务理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海关学会中心组组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税研究中心主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贸易技术性措施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曾先后讲授"海关行政管理"、"海关监管实务"等多门课程,面对全校各专业开设的"中国海关通关实务"课程。主要学术著作有《中国海关通关实务》、《走向21世纪的中国关税》、《海关实用全书》等。主要论文有《H-O理论再分析:对里昂惕夫反论的回答》、《关于我国加工贸易问题》、《海关通关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海关通关制度改革及其效益分析》等。
    车洪波,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人文与行政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研究方向为哲学原理、文化建设。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开设 "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专题研究"、"马恩经典哲学著作选读"、"领导科学"、"人才学"等课程。出版专著《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沉思》,参编多部;在国家、省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多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权威刊物转载。多次获省市级教学、科研学术奖励。
    荣 真,教授。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秦汉史,近年来主攻中国民俗信仰。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思想文化专题、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行政管理史、中国通史、中国文化专题、中国传统总结等。主要论文有:《唐甄政治思想刍议》、《回天梦—甲申之变》、《老子思想略论》、《张居正冯保矫诏辨正》、《关公崇祀初探》、《城隍崇祀三题》、《也谈中国历史上的开放问题》、《再论中国历史上的开放问题》、《天灾中的人性》、《墨子—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等。主要专著有:《秦始皇嬴政》、《汉武帝》、《王莽传》、《老子素描》等。另有参编著作及工具书多部。
    白延庆,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人文与行政学院中文系副主任。主讲课程包括:大学语文(现代部分)、写作与演讲、小说鉴赏与写作、应用文写作、公文写作等。主编教材包括《金融实用文体写作》、《新编金融实用文体写作》、《公文处理与写作》(与人合作)以及《公文写作》等。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至今已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当代》、《中外文学》、《小说》、《北京文学》等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小说集《归国少女》由作家出版社于1994年4月出版发行。长篇小说《迷幻激情》由中国戏剧出版社于1997年12月出版发行。300余万字的文学手稿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
保 险 系
    陈 欣,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保险系主任,纽约保险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保险法,财产与责任保险。

研究机构
    夏友富,教授。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欧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国青联委员、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理事、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理事、商务部WTO新一轮谈判贸易与环境议题谈判专家顾问咨询组组长及国家环保总局、农业部等部委的若干专家委员会的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欧盟经济合作;技术性贸易壁垒(TBT)与中国发展;对外开放与可持续发展(贸易与环境);利用外资与跨国公司。
    主要著作有《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2002年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报告》等。先后在《国际贸易》、《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世界投资报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持完成40多个国家级、省部级、联合国有关机构及国外学术团体等委托的课题,600多万字,15个研究报告受到国务院领导的批示。曾获1992年度、1994年读、2003年度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优秀论文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四届全国外经贸研究成果奖论著三等奖。
    1993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中青年学了带头人。1995年入选北京市跨世纪人才培养工程。

    张汉林,博士,教授。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中国美国经济研究会理事,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山东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核心课《国际贸易》、《世界贸易组织》、《国际服务贸易》、《国际经济学》、《地区经济一体化》、《世界贸易组织专题》等。主要研究GATT/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中国经济贸易与发展、国际投资与外国投资法等。先后在《美国研究》、《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太平洋学报》、《国际贸易问题》、《对外贸易实务》、《国际商报》等杂志、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要著作有《GATT条款研究及运用》、《国际服务贸易》、《GATT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比较研究》、《经贸竞争新领域──服务贸易总协定与国际服务贸易 》、《经济增长新引擎:国际直接投资方式、规范与技巧》、《经济全球化、世贸组织与中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