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
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一、重点实验室与中心
1. 国家级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光纤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工业试验基地
2. 省部级
硅酸盐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生物材料研究中心
教育部港口物流技术与装备工程中心
湖北省数字制造重点实验室
建材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
道路桥梁与结构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水路公路交通安全控制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雄厚的科研实力
学校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注重整合科技优势、强化科技创新,依托材料、交通、汽车三大行业,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几年来,学校的科技工作在经费、项目、成果、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现了科技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十五”以来,学校承担大量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国家“863”、国家科技攻关、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部省级重点科研项目,到校科研经费14亿元;获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00多项;获授权专利400多项。 学校建立了材料、交通与物流、光纤信息、汽车、资源与环境等多个科研平台;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基地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20多个,与大型骨干企业共建联合研发中心50多个。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得到推广运用,以光纤传感器、高速船舶、电动汽车以及新材料、港口机械、软件开发等为代表的校办高科技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面向未来,学校将瞄准国家战略目标和需求,针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三大行业和区域经济的重大需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对前沿技术和基础科学研究,抢占未来科技的战略制高点;同时加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力度,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早日实现“两个一流”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国家级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轮机工程、水声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矿物加工工程
序 号 | 专业名称 | 级 别 |
1 | 结构工程 | 部级 |
2 | 采矿工程 | 部级 |
3 | 矿物加工工程 | 部级 |
4 |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 部级 |
5 | 轮机工程 | 部级 |
6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部级 |
7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部级 |
8 | 产业经济学 | 省级 |
9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省级 |
10 | 思想政治教育 | 省级 |
11 | 设计艺术学 | 省级 |
12 | 固体力学 | 省级 |
13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省级 |
14 | 机械电子工程 | 省级 |
15 | 车辆工程 | 省级 |
16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省级 |
17 | 材料加工工程 | 省级 |
18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省级 |
19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省级 |
20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省级 |
21 | 岩土工程 | 省级 |
22 | 结构工程 | 省级 |
23 | 应用化学 | 省级 |
24 | 采矿工程 | 省级 |
25 | 矿物加工工程 | 省级 |
26 |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 省级 |
27 |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 省级 |
28 | 生物医学工程 | 省级 |
29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省级 |
30 | 技术经济及管理 | 省级 |
师资力量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近3000人(教职工总数近6000人),其中教授514人,副教授1126。两院院士6人(含双聘4人),国家“973”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4人,楚天学者特聘教授7人,国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人员21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