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专业前景 国际经济与贸易是研究国际贸易成因、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实务、跨国投资以及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一门学科。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中国加入WTO和许多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进一步接轨,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坚实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基础、掌握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与政策、熟悉国际贸易实务、熟练掌握外语的专门人才,该专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学科实力 本专业拥有国际贸易硕士点和博士点,现有教师18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9名,博士生导师7名。主持完成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在农产品国际贸易、农产品市场与政策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全国前列。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对外开放需要,掌握本学科扎实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通晓国内外经济、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投资理论与政策、进出口贸易实务,能在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拥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外贸公司和其他涉外经贸部门工作的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 学生在全面、系统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一般理论与实务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农产品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强化专业实践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生具有较宽的就业面与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主干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国际技术贸易、国际投资、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统计学、会计学等。
所授学位 经济学学士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对外贸易及相关领域的行政管理、教学和科研部门工作,也可在外贸公司、跨国公司、拥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和其他涉外经贸部门工作。近3年有代表性的就业单位有:中国对外贸易促进委员会、国家统计局、恒远经贸公司、金锣集团、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
深造情况 本科毕业后可以在本校或其他学校继续攻读学术型硕士和全日制的专业硕士,也可以选择硕博连读项目。每年有约30%的学生保送或经全国统一考试进入研究生阶段继续深造,出国深造的学生比例逐年递增。
金融学专业
专业前景 伴随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包括金融保险、会计审计、税务中介、投资与融资、资产管理、证券投资、租赁、担保等在内的第三产业将加速发展,进入中国的外资金融机构增多,中外企业对有关金融专业人员的需求将大量增加。
学科实力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7人,副教授9人,80%的教师具有出国留学背景。近5年主持完成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主编金融类教材多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在项目评估、项目管理、金融期货、农村金融、合作金融、小额信贷、普惠金融、金融扶贫等方面研究成果显著。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经济学基础理论,系统掌握金融学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够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基金、资产管理、担保、租赁、信托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教学与科研机构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 坚持能力导向、素质导向与市场导向相结合,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能力的培养,造就金融理论型和应用型兼备的复合型金融人才。
主干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学、经济法、货币银行学、企业财务管理、证券投资学、财政学、商业银行实务、项目融资、项目投资评估、金融期货、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国际金融、保险学、小额信贷、农村金融学等。
所授学位 经济学学士
就业方向 毕业后可到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包括银行、证券、投资、保险、资产管理、基金公司等在内的金融机构、各类工商企业、财税部门和其他单位从事金融与财务管理、投融资管理、金融资产管理、投资评估与项目管理等的研究、教学和实务工作。近3年有代表性的就业单位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农商银行、中国诚通控股集团、中铁十六局集团等。
深造情况 本科毕业后可以在本校或其他学校继续攻读学术型硕士和全日制的专业硕士,也可以选择硕博连读项目。每年有约30%的学生保送或经全国统一考试进入研究生阶段继续深造,出国深造的学生比例逐年递增。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专业前景 本专业旨在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优化配置涉农领域稀缺资源,制定有效的农业政策,保障我国的农产品供给,实现农业的现代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在全社会重视“三农”的大背景下,在全国城乡一体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急需大量高水平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本专业依托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计划将于2015年开设农林经济管理(卓越人才班),目的在于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较强科研素质的拔尖创新型人才,以及一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业技能的复合应用型人才。随着中国在国际上地位的转变、国内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以及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整个社会对农林经济管理的国际型、复合型人才需求将不断扩大,本专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学科实力 本专业现有教师23名,教授14人,副教授8人, 90%以上教师具有博士学位,一半以上教师具有出国留学背景。本专业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在学术研究和政策建议等方面处于全国同类院校领先地位,开展了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的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研究。本专业承担着世界银行、福特基金等资助的国际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课题,多位专家还被聘为农业部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很多老师在SCI、SSCI等收录的英文期刊以及《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等中文权威期刊发表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不少研究成果还获得了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农业管理和企业管理知识,能够从事涉农政策制定工作、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农业经济教学研究工作、企业管理与营销工作等的各种专业人才,以及各级政府部门、涉农企事业单位、教育和科研单位所需的各种专门管理人才。
专业特色 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专业,吸引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造就了一大批领导干部、专业人才、社会精英和实际工作者;本专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尤其是“三农”问题的解决息息相关。专业课程学习方面,除采用常规的理论教学法外,还采用参与式教学、案例教学、双语教学、翻转式教学、导师制学习等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实践能力。
主干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计量经济学、统计学、企业会计学、经济法、市场营销学、发展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管理信息系统、国际贸易原理、农业经济学、农业政策学、技术经济学、农业企业管理学、项目投资与评估、农村合作经济、资源经济学等。
所授学位 管理学学士。
就业方向 毕业生就业选择多样,覆盖多个行业。可在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从事农业管理及农业政策研究、涉农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也可从事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和市场营销。近3年有代表性的就业单位有:北京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大兴区人才服务中心、中共北京市房山区委等。
深造情况 本科毕业后可以在本校或其他学校继续攻读学术型硕士和全日制的专业硕士,也可以选择硕博连读项目。每年有超过30%的学生保送或经全国统一考试进入研究生阶段继续深造,学院为优秀学生出国深造提供资源和资金支持,出国深造的学生比例逐年递增。
其它情况 学院设有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有众多农经学界知名专家加盟,便于学术研究和获取最新信息。